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锡山

锡山

①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支麓。唐陆羽 《游慧山寺记》 云: “山东峰当周秦间,大产铅锡,至汉兴锡方殚,故创无锡县,属会稽。后汉有樵客山下得铭云,有锡兵,天下争,无锡宁,天下清;有锡沴,天下弊,无锡乂,天下济。自光武至孝顺之世,锡果竭,顺帝更为无锡县,属吴郡。故东山为之锡山。” 据地质部门考察,锡山没有产锡的地质条件,所谓锡山周秦间产锡之说,乃出于后人附会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无锡县: 锡山“亦在县西五里与惠山连麓而别为 一峰。相传县之主山也”。后世遂用作无锡县之别称。清钱泳著有 《锡山补志》。

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。《越绝书》 卷8: “练塘者,句践时采锡山为炭,称 ‘炭聚’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谓越州会稽县 “有锡”。

③在今湖北通城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:通城县 “ (唐年) 县西有市曰锡山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通城县: “南有锡山,旧产银锡。”

④在今湖南长沙市东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长沙县有 “锡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 长沙府一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唐王锡隐此,故名。” 按此说不确,隋既有锡山之名,则锡山不当以唐王锡而得名。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3已辨其误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南。唐王锡隐居于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。传周、秦时盛产锡矿得名。清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:“东峰当周秦间,大产铅锡,故名锡山。”为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,由砂岩组成,海拔74.8米。山顶有龙光寺和龙光塔,山底建有龙光洞。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,辟为锡惠公园。(2)古称银山。在湖北省通城县城南侧。属幕阜山。由花岗岩构成。海拔471米。有金鸡石、仙人石和风孔洞等景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觉洛浣

    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艾丁湖。为托克逊河所潴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1: 觉洛浣 “在(吐鲁番) 厅南约二百二十里。东西长,西北狭,亦盐湖之一”。“艾丁湖”的旧称。

  • 期思镇

    清置,属固始县。即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。在河南省淮滨县东南部。面积85.3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期思集,人口1780。西周为蒋国都城,楚灭蒋后为期思邑。汉至隋为期思县治,唐废县

  • 宁葭

    一作蔓葭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武灵王二十年(前306),“王略中山地,至宁葭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作蔓葭。战国中山国邑。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武灵王二十年

  • 桐庐江

    即桐溪。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桐庐县: 桐庐江 “源出杭州于潜县界天目山,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5分水县: “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。”即“桐江”。

  • 晋王斜

    古道名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6灵宝县: “晋王斜路,即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函谷关路也。西接湖城县,东至此县界六十一里。已废。开皇九年,晋王自扬州回,复此路,因名晋王斜路。”

  • 梅子八关

    元代在今湖北长阳、五峰二土家族自治县境清江两岸八个关的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长阳县 “渔洋关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境旧有梅子八关,四临江南,四临江北。元时置以备峒蛮。明改为二巡司。”

  • 谷墟水

   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谷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封川县:谷墟水“在县(今封川镇)东十三里。源出麒麟山,流入西江”。

  • 高岭

    在今广东阳东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高岭在 “县北六十里。有石洞,洞门迂曲,仅容一人,内宽广容千人,泉出其下,响如鸣珂。昔人避贼于此,贼不敢犯。其中又有一洞,石壁峭削,不可上下,乡人名铁

  • 和硕特北左翼旗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乌兰县西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北左翼旗: “牧地在布隆吉尔河南岸。东至哈喇诺尔,南至科尔鲁克,西至窝果图尔,北至伊克柴达木。”

  • 汉寿县

    ①东汉阳嘉三年(134)改索县置,属武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四十里崆巄城。三国吴改为吴寿县。西晋复为汉寿县。隋省入武陵县。②东汉建安二十二年(217)刘备改葭萌县置,属梓潼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