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锣峡
又名石洞峡、黄葛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。《元史·步鲁合答传》: 至元十一年(1274)“进攻重庆,宋军突围出走铜锣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 铜锣峡在“府东二十里。悬崖临江,下有园石,如铜锣之状。明初平蜀,廖永忠引舟师至铜锣峡。明昇出降处也”。
在重庆市区与涪陵区间鱼嘴镇一段。系长江切割铜锣山而成的峡谷。悬崖临江,下有圆石如铜锣状,故名。长2.78千米。铜锣山又称南山,两岸峭壁如削,森林密布,风景优美。明初平蜀,廖永忠引舟师至铜锣峡,明升出降,即此。
又名石洞峡、黄葛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。《元史·步鲁合答传》: 至元十一年(1274)“进攻重庆,宋军突围出走铜锣峡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重庆府巴县: 铜锣峡在“府东二十里。悬崖临江,下有园石,如铜锣之状。明初平蜀,廖永忠引舟师至铜锣峡。明昇出降处也”。
在重庆市区与涪陵区间鱼嘴镇一段。系长江切割铜锣山而成的峡谷。悬崖临江,下有圆石如铜锣状,故名。长2.78千米。铜锣山又称南山,两岸峭壁如削,森林密布,风景优美。明初平蜀,廖永忠引舟师至铜锣峡,明升出降,即此。
又名鸡心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西南距北寮半岛奎壁山约六里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鸡膳屿,“屿形如鸡膳子,故名”。
亦作北岙街。即今浙江洞头县治北岙镇。清光绪《浙江沿海图说》温州附近海岛表:“洞头山北澳街有小市,三盘汛兵驻此。山共七十二澳。”
①又名沙溪镇。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沙溪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太仓州一》:沙头镇“在镇洋县东(西)北三十六里。明时为州第一都会”。清名沙溪镇。②即今江苏邗江县东南沙头镇。民国《江都县续志》卷1:沙头镇“在县城东
即今广西灵山县南九十里武利镇。明嘉靖《钦州志》 卷7灵山县: “武利墟在治南八十里上安业乡。” 清设把总驻守。
在今河北遵化市马兰峪西清东陵中惠陵之西。是穆宗同治帝四个贵妃的陵寝。
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水窦岩“石骨清峭,拔地涌出,山雨骤至,则飞泉奔泻两崖间,汇而为潭。岩际有漱玉亭。金章帝尝游此。山坡石上勒宋苏轼书‘浮休’二字,元卢挚因名曰坡山峡”。
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双山乡。《清一统志·榆林府一》:双山堡,“明正统二年筑水地湾寨,成化中余子俊移筑今堡。城在山冈,周三里九十步,门三,东北深沟,南面峻坡深壑,唯西稍平,为极冲中地。本朝初设都司驻守。乾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南昌县置,属朱提郡。治所在今云南镇雄县境。南齐属南朱提郡。南朝梁末废。古县名。西晋时改南昌县置,治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。属朱提郡。南朝梁时废。
在今江苏溧阳市境。晋郭璞《江赋》云:其旁则有“具区、洮、滆,朱、浐、丹、漅”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云:“朱湖在溧阳。”
明置,属洪雅县。在今四川洪雅县南里许,青衣江南岸隐蒙山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