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城闸
三国吴赤乌中筑,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五十四里铜闸镇。《清一统志·和州》: 铜城闸 “在含山县东南八十里。上受黄洛诸水,每江湖泛溢,牛屯河隘急不易泄,辄冲没田亩。吴赤乌中筑此以捍水患,涝则启之。明屡修”。
即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铜闸,接和县界。三国吴赤乌中筑,以捍牛屯河水患。
三国吴赤乌中筑,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五十四里铜闸镇。《清一统志·和州》: 铜城闸 “在含山县东南八十里。上受黄洛诸水,每江湖泛溢,牛屯河隘急不易泄,辄冲没田亩。吴赤乌中筑此以捍水患,涝则启之。明屡修”。
即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铜闸,接和县界。三国吴赤乌中筑,以捍牛屯河水患。
北周置,属叠州。治所在合川县(今甘肃迭部县西北白龙江北岸)。以西疆山为名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置,治合川县(今甘肃迭部县西)。辖境不详。隋开皇初废。
亦名黄江。指今越南红河下游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“大黄江,至元甲申,官军破安南处。”
东魏置,属新昌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北。北齐废。
简称北满。清末民国时,东三省北部之称谓。东北地区称为满洲,满洲之北部称为北满。
即唐徕渠。在今宁夏北部黄河西岸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 卷1: 唐渠 “自汉渠口之西凿引黄河流,绕城西逶迤而北,余波亦入于河,延袤四百里。其支流陡口大小八百八处”。即“唐徕渠”。
金代北境城屯。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乌尔顺河西。《金史·内族襄传》: 襄统北征诸军讨伐叛部 (阻䪁,即塔塔儿), 自临潢 “出师大盐泺,复遣右卫将军完颜充进军斡鲁速城,欲屯守,俟隙进兵
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二十八里。村中有清泉寺。相传元末华云隐居于此,故名华家寺。后讹为华甲寺。此地发现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。
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隋置临濮县于此。金贞元二年 (1154) 改为镇。古镇名。金贞元二年(1154年)降临濮县置,即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清末捻军的一支曾在此屯聚。
在今江西万载县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万载县: 剑池水 “在县西一百里,广丈余。旧传许旌阳捕蛟洪州时,蛟潜逃池,旌阳捕斩之,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万载县 “野猪河” 条下:剑池水 “在
北魏置,属南襄州。治所在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为西淮安郡。北魏置,治钟离县(今河南唐河县东南)。西魏改置洞川郡。北周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