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铜井镇

铜井镇

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铜井镇。旧为铜井市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铜井市 “在城西南八十里”。


(1)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部、长江东南岸,西南邻安徽省。面积114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井,人口5400。宋名铜井市,以地近铜矿得名。清后称镇。1949年为铜井镇。1956年改置铜井乡,1957年牧龙、新济二乡省入,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矿产有铜、金等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蚕茧、水产品等。有采矿、建材、化工、船舶修造等厂(场)。宁铜铁路、205国道横越镇境。铜井河渡口通江北,新济洲设长江航线客运码头。(2)在山东省沂南县北部。面积128.4平方千米。人口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井,人口5700。据记载,元代以前即有人聚居并采铜,时名铜坑店。后因矿井日多,遂名铜井。1949年为沂水县第七区。1953年归属沂南县,为十八区。1957年加大辖区后设铜井区。1958年成立铜井公社,同年11月沂南县撤销,属沂水县。1961年沂南县恢复,复属沂南县设铜井区。1968年改设铜井公社,1985年改设铜井镇。2000年鲁家庄乡并入。沂河、寨子河流经。产甘薯、花生、小麦、玉米、黄烟等。金、铜、钼等矿丰富。有修配、预制件、动力配件、地毯等厂和建筑公司。有集市。沂青公路经此。有新王沟汉墓和恒温72℃的温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长县

    北魏太和四年(480)置, 为修成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南。隋仁寿初改为修成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太和四年(480年)置,治今甘肃省成县东南。为修成郡治。北周属广业郡。隋仁寿初改修成县。

  • 石龙郡

    南朝梁置,为罗州治。治所在石龙县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废。南朝梁置,治石龙县(今广东化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化州市一带。隋开皇时废。

  • 戎卢

    国名。王治卑品城,在今新疆民丰县南吕什塔吾山北麓,尼雅河上游十万铁里木一带。汉初属匈奴。宣帝神爵二年(前60)属西城都护。东汉时为鄯善所并。后复立,三国魏晋属于阗。

  • 文井江

    ①即今四川岷江西支流西河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江原县,郡西,渡大江,滨文井江,去郡一百二十里。”②即今四川邛崃市之邛崃河(南河)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江水“又与文井会,李冰所导也。自笮道与濛溪

  • 苍梧道

    1914年由郁江道改置,属广西省。治苍梧县(今广西梧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武宣、贵港、玉林、博白以东,桂平、平南、藤县、贺县南部(信都)以南地区及广东省怀集县地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郁江道改

  • 白沙塘

    ①即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二十二里白沙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新宁县东北有白沙塘。②即今广东遂溪县西杨柑镇西北白沙塘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雷州营右营守备驻此。

  • 大寒山

    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与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之大达坂山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大通县“北:大寒”。民国《大通志》第一部:大寒山“去县城北四十五里,居浩亹河之南,壁立千仞, 自西至东,横亘二百余里,划

  • 富水

    ①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洪州丰城县: 富水 “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源从罗山,流合丰水”。②一名长河。即今湖北东南部之富水。源出通山县西南,东北流至阳新县东富池口入长江。《水经·江水注

  • 佛山县

    1929年改佛山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佛山镇(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)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2佛山县:“佛山镇有观音山,故名。”次年,移治朝阳镇(今嘉荫县)。1955年,因与广东佛山市重名,

  • 安笼铺

    明置,属永宁州。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安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 “新铺”条下:又有“安笼铺”,旧皆戍守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