钦江县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宋寿县置,为钦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。大业初为宁越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钦州治。天宝初为宁越郡治。乾元初为钦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宋寿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北、钦江西北岸。唐元和以后迁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旧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宋寿县置,为钦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。大业初为宁越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钦州治。天宝初为宁越郡治。乾元初为钦州治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废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宋寿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北、钦江西北岸。唐元和以后迁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旧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废。
清于平番堡置,属松潘镇。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二十六里镇江关乡南。《清一统志·松潘直隶厅》:平番营“地名黄沙坝。其地宽平,可容千骑,为四十八砦番夷出入之地。明万历十四年建城堡,周一里有奇。本朝设都司驻防
古泽薮名。在今陕西境。旧有三说:一云即弦蒲薮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秦有杨陓。”注:“今在扶风汧县西。”《疏》谓弦蒲即杨陓。汧县即今陕西陇县;一云即阳纡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秦之阳纡。”注:“阳纡盖在冯
即今湖北潜江市(园林镇)。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潜江县徙治于此。
即今江苏灌云县北板浦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海州》: 板浦镇 “有盐场。为商贾辐辏之所”。1913年于此置灌云县。1948年灌云县徙治大伊镇。在江苏省灌云县北部。面积78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
即今湖北宜城市东官庄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宜城县东有官庄集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4宜城县: 官庄集 “旧名望江集,在城东十五里”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,为潼川府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三台县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一》:三台县以三台山为名。《清史稿·毛大瀛传》:嘉庆五年(1800),白莲教“张子总窜潼河,扰三台、中江地”。民国初属四川
在今辽宁开原市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开原“边门三:北马千总台,东北威远堡,东南英额”。
明洪武十九年 (1386) 改翁驿置, 属平越卫。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南一里。
即今安徽舒城县南汤池镇。清光绪《舒城县志》卷7:西汤池镇在“县南六十里”。
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八十里武郊。《寰宇记》卷35鄜州:“隋大业三年罢州,置鄜城郡。其年自杏城移理于五交城,即今州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