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肃军
即金肃州。辽重熙十二年 (1043) 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城塔村古城。
又称金肃州。辽重熙十二年(1043年)伐西夏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北纳林。重熙十九年“夏人侵金肃军,败之”,二十九年,“知金肃军事”(《辽史·耶律仆里笃传》),即此。属西京道。不久废。
即金肃州。辽重熙十二年 (1043) 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城塔村古城。
又称金肃州。辽重熙十二年(1043年)伐西夏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北纳林。重熙十九年“夏人侵金肃军,败之”,二十九年,“知金肃军事”(《辽史·耶律仆里笃传》),即此。属西京道。不久废。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,南流入白河。《水经·沽水注》: “沽水又南,渔水注之。水出 (渔阳)县东南平地,泉流西径渔阳故城南。应劭曰,在渔水之阳也。考诸地说则无闻,脉水寻川则有自,今城在斯水之阳。” 按
南宋绍兴二十二年 (1152) 升东莞县香山镇置,属广州。治所即今广东中山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“以城南六十里有香炉山为名。” 元属广州路。明属广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5年改
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(72)改信都国置,治所在信都县(今河北冀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、安平、饶阳、深州、武邑、衡水、枣强、新河、南宫等县市及武强、广宗县一部分地。延光元年(122)改为安平国。
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五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武德县有扶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山县:扶山“山之东有五岭,一曰从衡,二曰思峒,三曰光螺,四曰居禄,五曰居林,递相拥护,故名扶山。道书以为第二十四福地。
一名夜泊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夜泊山在城南三十里。明初太祖围武昌,其党张必先以潭、岳兵来援,至夜婆山,常遇春击败之。即夜泊山也。”
①在今福建大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大田县:大富山“在县西六十里,接漳平县界。上有泉,一乡之田俱藉其灌溉”。②在今湖南长沙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长沙府:大富山“在府北七里。一名罗洋山。峰峦峭拔,流
一名熨湖。在今安徽寿县西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水受芍陂,西北历羊头溪,谓之羊头涧水,北径熨湖。” 《魏书·裴绚传》: 延昌初,扬州刺史李崇讨绚,“绚匹马单逃,为村民所获。至尉升湖,绚曰: ‘吾为人
唐贞观六年 (632) 改南晋州置,治所在宣化县 (今广西南宁市郁江南岸亭子街)。《元和志》 卷38邕州: “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改为朗宁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邕州。辖
旧称东永。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东引岛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连江县东北有东引山。
泽薮名,即孟诸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、虞城县西北。春秋属宋。战国属齐。《史记· 乐毅列传》: “赵封乐毅于观津,号曰望诸君。” 《索隐》:“望诸,泽名,在齐。盖赵有之,故号焉。” 唐时泽面周五十里。金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