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龙山
亦名四岩山、崇灵山。在今四川资中县城东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7资州: 重龙山 “在州南二里。 崒盘屈, 隐若龙转, 飞鹫龙山, 亭阁之胜及诸梵列跨其上,江山城市历历可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资县: 重龙山 “上有天池,大旱不竭”。今山有隋、唐、五代以来摩崖造像一百四十余龛及题记,明、清州守题书石刻,永庆寺及天池。为资中著名风景旅游区。
亦名四岩山、崇灵山。在今四川资中县城东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7资州: 重龙山 “在州南二里。 崒盘屈, 隐若龙转, 飞鹫龙山, 亭阁之胜及诸梵列跨其上,江山城市历历可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资县: 重龙山 “上有天池,大旱不竭”。今山有隋、唐、五代以来摩崖造像一百四十余龛及题记,明、清州守题书石刻,永庆寺及天池。为资中著名风景旅游区。
即药洲。在今广东广州市教育路南方剧院水池内。清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卷5:九曜石“在药洲旁,南汉主刘使罪人移自太湖灵壁浮海而至者。石凡九,高八九尺或丈余。嵌嵒峍兀,翠润玲珑,望之若崩云,既堕复屹。上多宋
东魏天平二年 (535) 改河南县置,为河南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。北周复为河南县。古县名。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改河南县置,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。为河南郡治。北周复名河南县。
即今安徽定远县西北九十里炉桥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北炉桥寨“在定远县西。本朝雍正八年,移主簿驻此”。在今安徽省定远县西炉桥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移定远主簿驻此。
在今湖南资兴市东。源出八面山李家洞,为资兴水之源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7郴州:古鉧泉“山下有一泉,方圆十余里。泉旁石壁峭立,其泉深邃清澄莫测”。
东魏改南梁郡置,属谯州。治所在慎县(今安徽肥东县东北梁园镇)。南朝陈复为南梁郡(亦名梁郡)。
唐改戎成县置,属藤州。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(龙圩镇)。永徽中属梧州。光化四年(901)属桂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废。次年复置,属梧州。熙宁四年(1071)废入苍梧县。即“戎成县”。
即今广西防城港市西那良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防城县图:西南有那良墟。
今四川宜宾市东长江南岸南广镇。地当南广河注入长江处,地势险要。清光绪 《叙州府志》 卷13庆符县: 南广关在 “县东北一百三十里。今设巡役,稽查滇铜、蜀盐”。
①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属西和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延川县境。贞观二年 (628) 省入安民县。②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修文县。据1985年版 《贵州省志·地理志(上
即城口隘。今广东仁化县北九十里城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仁化县 “风门凹隘” 条: 城口隘 “在县北一百三十里”。清设城口汛,有外委把总驻防。在今广东省仁化县北城口。明时移恩村巡检司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