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 (採) 铜川
在今陕西富县西北。东南流入洛河。《元一统志》 (残本): 石脂 “采铜川有一石窟,其中出此,就窟可灌成烛一枝,敌蜡烛之三。至元七年, 上司移文封, 至今不采”。
在今陕西富县西北。东南流入洛河。《元一统志》 (残本): 石脂 “采铜川有一石窟,其中出此,就窟可灌成烛一枝,敌蜡烛之三。至元七年, 上司移文封, 至今不采”。
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北,西流为汇河注于汶。即古蛇水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二》: “ 《旧志》: 肥河源出泰安州西境,流经县南八里,又西南经东平州界,入汶。”
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梁大同十年(544),梁武帝“幸京口城北固楼,改名北顾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北固山上。南宋辛弃疾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:“何处望神州?满眼
北宋置,属宜兴县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六十里张渚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宜兴县:张渚镇“元设茶园提领所二处,以掌茶税。明初改设批验茶引所于此。寻废”。明置张渚巡司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部、鲸溪河两岸。
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东庄水堡“在太原县南八里。周二里。因晋水为濠,甚险固”。
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黄岭镇。清道光 《电白县志》 卷8: 黄岭墟 “在县北一百里”。
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开封府祥符县:“大沟在县西南十五里。东南流,与县境众水汇。今下流入于决河。”
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溪口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加哩林。”(1)古地名。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溪口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又有双溪口加哩林。”(2)集镇名。在浙江省缙云县东部。
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(即今阿什河)得名。有新、旧两城。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,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:阿勒楚喀城“旧城周二里。……雍正三年,设协领、佐领、防御官兵驻此
即龙骨河。今新疆青河、富蕴、福海三县境之乌伦古河。《元朝秘史》卷5:征乃蛮“追至忽木升吉儿地面兀泷古河”。
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六十里白龙村。明洪武中置珠场巡司于此。即“珍珠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