鄜城县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敷城县置,属鄜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。后属上郡。唐属坊州。唐末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名昭化县,为禧州治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名鄜城县,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省入洛川县。
古县名。隋以前又作敷县。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。属鄜城郡。唐末李茂贞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年)改名昭化县。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为鄜城县。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废入洛川县。
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敷城县置,属鄜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鄜城村。后属上郡。唐属坊州。唐末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 (909) 改名昭化县,为禧州治。后唐同光元年 (923) 复名鄜城县,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 (1267) 省入洛川县。
古县名。隋以前又作敷县。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洛川县东南鄜城。属鄜城郡。唐末李茂贞为翟州治。五代梁开平三年(909年)改名昭化县。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为鄜城县。属鄜州。蒙古至元四年(1267年)废入洛川县。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大峒寨” 条: “西村、黄塘……八寨,皆在(封川) 县北文德乡。”
即今江苏泰兴市东南二十六里新市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泰兴县东南有新镇市。
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九十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《志》又曰:卫北三舍有龙潭,四序渊澄,其深莫测,谓之小分水岭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“大分水岭”条下:“小分水岭在卫北九十里。其
南朝梁置,属信州。治所在归乡县(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旧县坪)。北周废。
俗称土谢图王旗。后金崇德元年(1636) 置,属内蒙古哲里木盟。札萨克驻巴音和硕南塔克禅 (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镇)。1914 年划归奉天省。1929 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
①三国蜀汉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二十里导江铺。《晋书· 李特载记》: 惠帝年间,“ (罗) 尚频为特所败,乃阻长围,缘水作营,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,与特相距”。南朝宋为汶山郡治。北周天和
即今安徽青阳县西南庙前镇。清光绪 《青阳县志》 图: 西南有庙前。
又作宏阳镇。唐初置,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),“高开道所部弘阳、统漠二镇来降”。即此。古镇名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六年(623年),“高开道
即今河南扶沟县东北二十四里吕潭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陈州府二》:吕家潭镇“有桥。商旅辐辏”。
在今湖北恩施市东清江北岸,接建始县界。清有外委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