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鄂豫皖革命根据地

鄂豫皖革命根据地

位于湖北、河南、安徽三省边界地区。第 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,1927年11月,共产党人潘忠汝、吴光浩、戴克敏、曹学楷等领导黄安 (今红安)、麻城农民起义,建立革命武装,开展游击战争。1928年至1929年先后建立了鄂豫边、豫东南、皖西三个革命根据地。1930年4月,三个根据地联成一片,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,成立了鄂豫皖特区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。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三次 “围剿”,根据地扩大到包括黄安、麻城、商城、光山、六安、霍山、英山等二十六个县,并于1931年5月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,张国焘任书记。11月,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,徐向前任总指挥。1932年10月,由于王明 “左” 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错误领导,未能粉碎敌人的第四次 “围剿”,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,向川陕地区转移。留下的红二十五军和当地人民一起继续坚持游击战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哈喇和卓

    即哈喇火州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六十余里高昌故城东北之三堡 (阿斯塔那)。清王定安《湘军记》 卷19: 光绪三年 (1877),清军讨伐阿古柏,孙金彪与徐占彪 “两军会于哈拉和卓”。即此。

  • 伊陵

    五代唐庄宗陵。原名雍陵。五代晋改名。在今河南新安县北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》:天福二年(937)春正月,“诏曰:‘唐庄宗陵名与国讳同,宜改为伊陵’”。

  • 伊娄埭

    亦作伊娄堰。在今江苏邗江县南。《新唐书·齐澣传》:开元间,“迁润州,州北距瓜步沙尾,纡汇六十里,舟多败溺。澣徙漕路由京口埭,治伊娄渠以达扬子,岁无覆舟,减运钱数十万。又立伊娄埭,官征其入”。见“伊娄河

  • 白塔山

    ①即今浙江海盐县东南海中之白塔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盐县“秦驻山”条:白塔山“在县东南二十里海中,山有白塔”。故名。昔海舟多泊于此。②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,跨福建武夷山、邵武、建阳及江西铅山四县市地。

  • 太晖观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太晖山上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》:太晖观“在江陵县西北太晖山上”。在湖北省江陵县城西1千米处。据记载,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湘献王朱柏就宋元时草殿原址所建,崇祯八

  • 虎头山

    ①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: 虎头山 “在卫东南百十里”。②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德化县: 虎头山在 “县西百五十里。有古寨,周围七里余,其中泉石如画,外极

  • 万山堡

    蒙古至元七年(1270)建。在今湖北襄樊市西万山附近。《元史·张弘范传》:“移弘范兵千人戍万山。既成, 与将士较射出东门, 宋师奄至。”

  • 复 (復) 累县

    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地区或宁夏南境。东汉废。

  • 浪穹县

    元至元十一年 (1274) 改浪穹千户置,属邓川州。治所即今云南洱源县。清属大理府。1913年改洱源县。古旧县名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改浪穹千户置,治今云南省洱源县,属邓川州。明、清属大理府。1

  • 清阳堡

    明置,属三万卫。即今辽宁昌图县东北青阳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三万卫: 清阳堡在 “卫北二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