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蓝无里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。《明史· 外国传六》: “南渤利,在苏门答剌之西。……永乐十年,其王马哈麻沙,遣使附苏门答剌使入贡。赐其使袭衣,赐王印诰、锦绮、罗纱、
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裁。
即惠远寺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西北所龙村。《清史稿·四川土司传》: “泰凝寺产沙金,锡良准商人采办,并派兵弹压。”
唐南诏置,治所在拓东城 (今云南昆明市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东部、东北部及贵州西部地。《资治通鉴》 唐大中十二年 (858) 胡三省注: “南诏于东境置拓东节度,言将开拓东境也。” 治所后改名善阐城。宋大
即今江西泰和县西北禾市镇。元、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西。元于此置巡检司。
在今河北新乐市西南。为唐后期镇、定二镇分界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五年 (810),“河东将王荣拔王承宗洄湟镇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北省新乐市城关西南。为唐后期镇、定二镇分界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五年(
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兴国府置,属武昌府。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市县地。1912年改为兴国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兴国府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属武昌府。辖境
即今河南商城县东四十里苏仙石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大苏山在“县东四十里。下有苏仙市”。即此。
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右侧。海拔3045米。清道光《峨眉山志》卷2:千佛顶“在山顶,即千佛岩,下多高人隐此”。
本名雷家埠。清置雷家市镇,属衡山县。在今湖南衡东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:雷家市镇 “在衡山县南十里,湘江北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