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郫县

郫县

秦于周慎王五年 (前316) 灭蜀国后在郫邑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郫县北一里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周��王四年 (前311), 张仪张若建“郫城,周回七里,高六丈……造作下仓,上皆有屋,而置观楼射兰”。西晋太安二年 (303) 李氏成汉建都于此。南朝宋移治今郫县。唐武德元年 (618)属益州。至德二年 (757) 属成都府。元属成都路。明属成都府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中部。属成都市。面积436.9平方千米。人口48.3万。辖13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郫筒镇。秦置郫县,属蜀郡。以蜀王杜宇名蒲卑,都于此,或谓以郫江(今柏条河)经县境而名。唐仪凤二年(677年)于今县西北唐昌镇置唐昌县,属彭州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唐昌为永昌。崇宁元年(1102年)改永昌为崇宁。元郫县属成都路。明、清两县同属成都府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温江专区,1952年隶四川省温江专区。1958年崇宁县省入郫县。1968年属温江地区,1983年改属成都市。地处成都平原中部。属都江堰自流灌区,柏条、蒲阳、走马、江安四河经整修后成为渠道网主干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豆类、辣椒为主。为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。瘦肉型猪、蜂蜜及中药材川芎著称。特产“郫县豆瓣”,为川菜重要辅料。有化肥、农机、光学仪器、水泥、造纸、工艺美术等业。213国道斜贯县境中部。名胜古迹有望丛祠、杜鹃城遗址、子云亭及杨雄墓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枣林

   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张家湾南枣林庄。《元史·文宗纪》: 致和元年 (1328),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破通州,燕铁木儿与 “战于檀子山之枣林”;又 《顺帝纪八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毛贵攻漷州,“至

  • 底柱

    山名。亦名砥柱山、三门山。在今山西平陆县东、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。为黄河漕运极为艰险之处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底柱析城,至于王屋。” 即此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: 武帝时,河东守番系言: “漕从山东西,岁

  • 龙苏郡

    南齐改��苏郡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龙苏县(今广西浦北县北十里苏村)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废。龙,又作��(《宋书·州郡志》)、陇(《南齐书·

  • 隐贤镇

    北宋置,属安丰县。即今安徽寿县西南一百余里,淠河东岸隐贤镇。因唐人董邰南隐居于此得名。在安徽省寿县西部。面积89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隐贤集,人口3000。因唐人董邵南举进士,不得志,隐

  • 丹南县

    东晋置,属牂柯郡。治所在今贵州雷山县北。南齐属南牂柯郡。后废。旧县名。苏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39年由江苏省丹阳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寻即撤销,仍并入丹阳县。

  • 株林

    春秋陈国夏氏邑。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南。《诗经· 陈风 · 株林》: “胡为乎株林,从夏南。”《寰宇记》 卷 10西华县: “夏亭城在县西南三十里。……今城北五里有株林。即夏氏邑,一名华亭。”古邑名。春秋

  • 汗阿林盟

    清代外蒙古土谢图汗部二十旗,会盟于汗阿林,故名。阿林,满语,意为山盟地。即今乌兰巴托南之汗山。

  • 室韦王府

    辽时室韦人政治中心。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附近。《辽史·百官志二》: 北面属国官有 “室韦国王府”。

  • 大坡铺

    明置,属普安州。在今贵州盘县特区西。

  • 永吉县

    1929年改吉林县置,为吉林省治。治所即今吉林省吉林市。1970年移治口前镇(今吉林永吉县)。在吉林省中部。属吉林市。面积 2625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4万。辖7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口前镇。“永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