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郑县

郑县

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(前687) 灭郑国置,治所即今陕西华县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京兆尹。三国魏属京兆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(440) 为华山郡治。孝昌二年 (526)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,属华山郡。北周移治今华县西南九里故县里。隋开皇三年 (583)还治今华县,属华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义宁元年(617) 复为华山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华州治。垂拱元年 (685) 改为太州治,后复为华州治。乾宁四年(897) 为德兴府治。光化三年 (900) 复为华州治。元初省入华州。

②南朝宋置,属顺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。南齐属从阳郡。北魏废。西魏复置,不久改为清乡县。

③南齐侨置,属南汝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。后废。

④1913年改郑州直隶州置,属河南豫东道。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。1914年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28年析城区置郑州市。1952年撤销,并入郑州市及新郑、中牟二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春秋秦武公十一年(前687年)置,治今陕西省华县。秦属内史。西汉属京兆尹。三国魏属京兆郡。北魏为东雍州及华州郡治。西魏为华州治。隋属京兆郡。唐复为华州治。元初废入华州。(2)西魏置,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。属顺阳郡。北周改为清乡县。(2)旧县名。1913年由郑州直隶州改置,治今河南省郑州市城区。1948年迁岗杜(今河南郑州市东南)。1952年撤销,并入郑州市及新郑、中牟两县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思州府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改思州宣慰司置,属贵州布政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岑巩、玉屏及铜仁县东南部地。清略有缩小。1913年废。明永乐十一年(1413年)改思州宣慰司置,治都坪峩异溪长

  • 龙口墟

    即今广东鹤山市西龙口镇。清道光《鹤山县志》卷1:“市集”有龙口墟。

  • 东宕渠郡

    南朝宋元嘉中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宕渠县(今四川合川市)。齐改为东宕渠獠郡。梁复为东宕渠郡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合川、铜梁、武胜等市县地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改为垫江郡。南朝齐侨置,一说南朝宋元嘉中侨置,治宕

  • 包子寺寨

    亦作牟尼包座寺寨。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南牟尼乡南包座。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包子寺寨土千户。

  • 大宁场

    元置,为盐场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三十里宁厂镇东,后溪河注入大宁河北岸。明改置大宁盐课司。

  • 高䂞山

    在今山东安丘市南。 《汉书·地理志》:琅邪郡灵门县有 “高䂞山”。 注: “师古曰: ‘䂞即柘字也。’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35谓 “今俗呼为高望山”。

  • 船澳

    在今广东惠东县南沿海。《宋史·文天祥传》: 南宋祥兴元年 (1278),文天祥率军 “三月进屯丽江浦,六月,入船澳”。在今广东省惠东县南沿海。南宋祥兴元年(1278年),文天祥曾驻军于此。

  • 弘农郡

    ①西汉元鼎四年(前113)置,治所在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、宜阳以西的洛、伊、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、社川河上游、丹江流域。东汉以后辖境逐步缩小。灵帝刘宏避讳改为恒农

  • 鸡笼厅

    清光绪元年(1875)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基隆市。九年(1883)改名基隆厅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置,治基隆(今台湾基隆市)。属台湾府。辖境约当今台湾省基隆市。光绪九年改名基隆厅。

  • 关祔水

    又名色河。即今陕西山阳县西马滩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关祔水“出上洛阳亭县北青泥西山,南径阳亭聚西,俗谓之平阳水。南合丰乡川水……又南入上津注甲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