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父堤
唐李复筑,在今江西波阳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饶州鄱阳县:“县东有邵父堤,东北三里有李公堤,建中元年刺史李复筑, 以捍江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鄱阳县:邵父堤在“府东北三里。唐建中初,刺史李复筑以捍番江。百姓思其德如召父, 因名”。
唐李复筑,在今江西波阳县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饶州鄱阳县:“县东有邵父堤,东北三里有李公堤,建中元年刺史李复筑, 以捍江水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85饶州府鄱阳县:邵父堤在“府东北三里。唐建中初,刺史李复筑以捍番江。百姓思其德如召父, 因名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夷州。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务州。后废。
北魏置,即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十里城里 (旧赣榆)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齐建武四年 (497),“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黄郭戍,魏戍主崔僧渊破之,举军皆没”。即此。东魏改置义塘郡。北魏置,在今江苏省赣
①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二十七里应城村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上党郡长子县有应城。②又名滍阳城。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,白龟山水库内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“滍水东径应城南,故应乡也。”(1)即今山西省长子县东南应城
在今西藏比如县比如、怒江乡境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《部落》。“毕鲁”,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。
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置,属会盐营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沃底乡(瓜别)。后废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威龙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永乐二年(1404) 改为威龙长官司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元威龙州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。属德昌路。永乐二年(
又作土温、桃温、屯河。即今黑龙江省伊春市东汤旺河,为松花江支流。源出小兴安岭,东南流入松花江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太祖别军取麻产家属,……陶温水民来附。”古水名。陶温,又作涛温、土温;陶温水又名屯河。
①西晋泰始七年(271)分益州置,治所在滇池县(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)。辖境比今云南省稍大,但不包括滇东北。太康三年(282)废入益州,立南夷校尉以护之。太安二年(303)复置,辖境扩大,包有
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贺兰县北立岗镇。清设把总驻防。民国时,名李哥铺。
在今甘肃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宁州: 珊瑚川 “在州西十五里,下流亦会于九龙川。一云珊瑚谷水,东南至栒邑入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