邪姜山
又名三阳山。即今湖南衡阳、祁东、邵东三县交界处之三面山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,邵陵县界邪姜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邪姜山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,有石岩可坐数十人,瀑泉从岩隙泻下不绝”。
又名三阳山。即今湖南衡阳、祁东、邵东三县交界处之三面山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,邵陵县界邪姜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一》:邪姜山“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,有石岩可坐数十人,瀑泉从岩隙泻下不绝”。
即庱亭垒。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五十里,与丹阳市接界处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(218),“权将如吴,亲乘马射虎于庱亭”。即此。东晋咸和三年 (328) 苏峻之乱,郗鉴于此筑堡,以
三国吴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县北广治河东岸。后废。西晋太康十年(289)复置,南齐以后废。隋大业元年(605)复置,属荡州。大业三年(607)属比景郡。后废。
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顺庆府南充县:北津镇在“府北五里。郡城旧置于此。今有北津渡巡司”。
①又名九嶷山、象山。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北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彭城有九里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5徐州彭城县:九里山,“《元中记》云,彭城北有九里山,有穴潜通琅邪,又通王屋,俗呼为黄穴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
即麻濠口。今湖南省南县西南三十三里麻河口乡。
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、黑水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九年 (793),“乃命大将董勔、张芬分出西山、灵关,破峨和、通鹤,定廉城,逾的博岭,遂围维州,搏棲雞,攻下羊溪等三城,取剑山屯焚之”。
北魏置,属南荆州。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。西魏属昌州。隋大业初废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。属广昌郡。隋大业初废。
明置,属蓟州。为长城关隘之一。在今天津市蓟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蓟州“黄崖峪关”条:“车道峪堡在黄崖峪东。《志》曰:自车道峪、黄崖口直北,即元人之大兴州也。”
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北,白沙岛东北十里。清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3: 屈爪屿 “屿形如卧虎屈爪势”。
北宋宣和初升陈州置,属京西北路。治所在宛丘县 (今河南淮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、项城二市及淮阳、商水、西华、沈丘等县地。金改为陈州。北宋宣和元年(1119年)升陈州置,治宛丘县(今河南淮阳县)。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