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邛崃山

邛崃山

①在今四川邛崃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邛州“白鹤山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县南八里有邛崃山。汉张骞奉使西域,得高节竹,植于邛山,故名。自沈黎千里至州,环抱为镇”。

②亦名邛莋山、邛筰山、邛来大山、大关山。即今四川荥经与汉源二县分界之大相岭山。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:唐李贤注引《华阳国志》:“邛来山本名邛筰,故邛人、人界也。岩阻峻回, 曲折乃至。山上凝水夏结,冬则剧寒,王阳行部至此而退者也。”


在四川省西部,都江堰市至天全县一线以西、大渡河以东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“邛人自蜀入,度此山甚险难,南人毒之,故名邛崃。”近南北走向。为横断山最东的一列。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的分界,岷江干流和大渡河的分水岭。一般海拔 4000 米以上。主峰四姑娘山,海拔 6250 米。 5000 米以上地区终年积雪,有现代冰川分布,并有古冰川遗迹。东坡降水非常丰富,西坡气候干燥。大熊猫、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主要分布区。广义的邛崃山系大渡河和岷江间一系列山地的总称,大相岭、峨眉山均包括在内。汶川县辟有卧龙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,并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昌郡

    南齐置,属宁蛮府。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(一说在市北三十四里太平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南朝齐置,治广昌县(今枣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枣阳市地。属雍州宁蛮府。西魏、北周属昌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大小榆谷

    又称二榆。为大、小二榆谷的合称。在今青海贵德县东北、尖扎县西北黄河南岸一带。东汉时为羌族居地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章和元年(87),迷唐率诸羌入陇西塞,“迷唐不利,引还大、小榆谷”。古地区名。大榆谷、

  • 陶吴镇

   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陶吴镇。北宋景德二年(1005) 改为金陵镇。民国后改名陶吴镇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部,西依杨家大山。面积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陶吴,人口 6000。 古称陶吴铺,

  • 杨历湖

    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蕲水县:杨历湖在“县西南四十里。又有沂湖,在县南七十里。皆掌于河泊所”。

  • 川北道

    清代四川五分巡道之一。治所在保宁府(今四川阆中市)。辖保宁、顺庆、潼川三府,相当今四川安岳、潼南、岳池、邻水以北,涪江中游、嘉陵江中上游地区。(1)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雍正八年(1730年)置,驻

  • 拟岘台

   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》:拟岘台“在临川县东盐步岭。宋嘉祐二年,知抚州裴材建。曾巩有记”。

  • 伊犁府

    清光绪十四年(1888)升伊犁直隶厅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在绥定县(今新疆霍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伊宁、霍城、昭苏、新源、尼勒克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清光绪十四年(1888年)改伊犁厅置,治绥定县(今新

  • 宁远中右千户所

    明宣德年间置,属宁远卫。治所在小沙河(今辽宁兴城市西南沙后所满族镇)。清为沙河所城。

  • 三阳砦

    北宋开宝元年(968)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天水市北四十里三阳川。

  • 溉源山

    即古覆甑山。又名塔山。今山东潍坊市东南四十里溉源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8潍州北海县: 溉源山 “山形如塔,旧名塔山。《地理志》 云: 覆甑山,溉水所出。《水经注》 云,溉水出塔山。是山有二名,故两存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