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辽县
1918年升通辽镇置,属奉天省洮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1年析置通辽市。1958年撤销,并入通辽市。据《内蒙古自治区概况》: 因地处西辽河沿岸,故称通辽。
旧县名。1918年由辽源县(今双辽市)析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。1958年并入通辽市,1964年复置。1986年撤销,并入通辽市。
1918年升通辽镇置,属奉天省洮昌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。1929年直属辽宁省。1945年划归辽北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1951年析置通辽市。1958年撤销,并入通辽市。据《内蒙古自治区概况》: 因地处西辽河沿岸,故称通辽。
旧县名。1918年由辽源县(今双辽市)析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。1958年并入通辽市,1964年复置。1986年撤销,并入通辽市。
亦作新地墟。即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。清同治 《梧州府志》 卷2: 苍梧县有新利墟。
①即今江西宜黄县西南五十六里黄陂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2抚州府宜黄县: 西南有“黄陂”。②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六十里黄陂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兴宁县图: 东北有黄坡墟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南虎门镇西威远岛。清光绪 《广州府志》 卷73兵防: 东莞县有 “左哨外委千总,分防威远炮台汛”。炮台遗址尚存。
①在今上海市宝山县西北盛桥镇北。南宋置盐场于此。明为黄姚港。②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一百五十里黄姚镇。明嘉靖间开拓。素有 “小桂林” 之称。建有文明阁、魁星楼、步云亭、古戏台等亭台楼阁; 有宝珠观、兴宁庙
即今河北献县北二十八里商林乡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滦县城北偏西。属东安各庄镇。人口5400。原以商来林名村,后改今名。产花生、玉米。为县花生、桑条集中产地。为编织专业村。平大公路经村东。
一名楚堰。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里。《水经·湍水注》: 湍水 “历冠军县西北,有楚堨,高下相承八重,周十里,方塘蓄水泽润不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邓州: 楚堰,“或曰,杜预所作,引湍水溉田千余顷”。
西魏置,治所在覆津县(今甘肃武都县东)。北周废。
在今陕西柞水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甲水 “出秦岭山,东南流径金井城南”。即此。
①1932年改上帕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福贡县。因与甘肃康乐县重名,1935年改福贡设治局。②1933年析临洮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康乐县。1940年改为康乐县。(1)1922年由丽
又名厥城。即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一里永堌镇。《梁书· 兰钦传》: 大通元年 (527),兰钦攻北魏萧城,“仍攻厥固、张龙、子城,未拔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