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济堰

通济堰

①南朝梁修。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八里堰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 松阳县: 通济堰,“《志》 云: 萧梁时詹、南二司马始创此堰,宋元祐以后不时修筑,乾道中州守范成大复加茸治,以溉松、遂二县之跷��”。

②亦名远济堰。唐开元中,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开。在今四川新津、彭山、眉山三县境内。自新津东南二里宝子山引岷江水,南流至眉山县,溉岷江以西农田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彭山县: “有通济大堰一,小堰十,自新津邛江口引渠南下,百二十里至州西南入江,溉田千六百顷。”


又称远济堰。在今四川省新津县西南、彭山县西北。唐开元二十八年(740年)益州长史(一作采访使)章仇兼琼开,自新津县邛江(今南河)口引渠南下,至眉州(治今眉山市)西南入大江,长百二十里,溉眉州、彭山之田千六百顷。五代、元、清相继重修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臼水

    在今湖北钟祥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定公五年(前505),吴伐楚,“(楚)王之奔随也,将涉于成臼”。杜注:“江夏竟陵县有臼水,出聊屈山,西南入汉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臼水“出竟陵县东北聊屈山, 一名卢屈山

  • 清湖镇

    即今浙江江山市南十四里清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江山县: 清湖渡 “有清湖镇,为闽、浙要会。闽行者自此舍舟而陆,浙行者自此舍陆而舟矣”。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浙江省江山市中部。面积67.2平方千米。

  • 雅尔拉沙木贝冈里

    即今西藏乃东县与隆子县交界处之亚拉香波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9: “西番(藏) 语: 雅尔拉,佛地也。沙木贝,自在也。冈里,雪山也。山多雪,为佛示现处,故名。”

  • 阿端卫

    明洪武八年(1375)置,属西宁卫,为羁縻卫。治所在帖儿谷(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西南朵斯乡一带)。旋废。永乐四年(1406)复置,嘉靖初废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以撒里畏兀儿地置,约在今

  • 十一行中书省

    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,境内除京师附近地区直属中书省,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,共设有岭北、辽阳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云南、江浙、江西、湖广、征东等十一行中书省。简称十一行省。元代从至治后到至正前,境

  • 开道支线

    从黑龙江珠河县(今尚志市)东南亚布洛尼(今亚布力镇)经开道至治山。长49公里。为中东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0年修筑。

  • 玉屏山

    ①即薛山。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一》:薛山“在青浦县南,兰笋山东,中隔一水。下尝掘地得石志曰玉屏, 又称玉屏山”。②又名驻跸山。在今安徽歙县城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歙县:玉屏山“在

  • 山西店镇

    金置,属望平县。治所在今辽宁黑山县东南境。

  • 西周初封国。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。《春秋》:隐公七年(前716)“冬,天王使凡伯来聘,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”。杜注:“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。”又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五年》:“凡、蒋、邢、茅、胙、祭,周公之胤也。

  • 咄泉

    又名玄女泉、珍珠泉。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9寿春县: 咄泉 “其泉与地平,一无波浪。若人至其旁,大叫则大涌,小叫则小涌,若咄之涌弥甚,因名咄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