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通江县

通江县
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诺水县置,为始宁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通江县: “以邑枕巴江,故为通江县。” 乾元元年 (758)为璧州治。北宋熙宁五年 (1072) 属巴州。南宋末分为上通江县、下通江县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废。至正四年 (1344) 复置通江县,属巴州。治所在赵口坪 (今通江县东北)。明洪武中徙治今通江县。《明史·林俊传》: 正德五年 (1510),兰廷端义军 “攻陷通江”。即此。清属保宁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。1928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北部、渠江支流通江流域,北邻陕西省。属巴中市。面积 4 116.6 平方千米。人口72万。辖9镇、6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诺江镇。西魏大统中置诺水县,治今址,属遂宁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省入始宁县。唐武德八年(625年)复置诺水县及壁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县名通江(《太平寰宇记》通江县:“以邑枕巴江,故为通江县。”),改壁州为始宁郡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壁州治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年)废壁州,改属巴州。南宋末,分为上通江县、下通江县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并两县入曾口县。至正四年(1344年)复置通江县。明属巴州。清属保宁府。1913年属川北道,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33—1935年红四方面军置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及赤北、赤江、红江三县苏维埃,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区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。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,1968年属达县地区。1993年属巴中地区,2000年属巴中市。县境北属米仓山、大巴山中区,南跨盆北低山区。大通江自东北入,纵贯中部,左纳月滩河,右有诺水河(小通江)注入,南流出境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,并产生漆、油桐、白蜡、五倍子,尤以通江银耳著名。有煤、铁、铝土、铜及磷矿。有采煤、纺织、皮革、建材、农机等工业。通万、通巴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千佛岩摩崖造像及诺水河风景区。纪念地有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、红军烈士墓、“赤化全川”石刻标语、列宁公园、中共川陕省省委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旧地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粟邑镇

    北宋置,属栎阳县。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粟邑庙。

  • 东谷堡

    北宋熙宁七年(1074)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市东南十五里。金废。

  • 向武州

    北宋皇祐中置,属邕州横山寨。治所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向都镇东。元属田州路,迁治向都镇西北五里,延祐间迁于岜捧村(今向都镇东四十里)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改为向武军民千户所,三十二年(1399)复改

  • 井监

    即淯井监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大中祥符初,“先有蛮罗忽余,防援井监”。

  • 海牛岛

    在今山东荣成市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20文登县: “ 《郡国志》 云,不夜城北有海牛岛。无角紫色,足似龟,长丈余,尾若鲇鱼,性捷疾,见人则飞赴水。皮堪弓鞬,脂可燃灯。”

  • 崃山

    又名邛崃山。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 “又东北百四十里曰崃山,江水出焉,东流注入大江。” 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东北百四十里曰崃山,中江所出,东注于大江。崃山,邛崃山也

  •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置,治所在东京路(后改辽阳路,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辖境西至滦河、辽河、嫩江,东至鄂霍茨克海、日本海及库页岛,北迄外兴安岭(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),南达朝鲜东北部地区。明初废。

  • 乔墅镇

    在今江苏江都市北乔墅镇村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甘泉县:“乔墅镇在城东北五十五里。”

  • 黄洋河

    在今陕西安康市东。《寰宇记》 卷141金州平利县: 唐武德间移平利县于 “黄羊水北”,即此。《清一统志 · 兴安府一》 引 《旧州志》,谓黄洋河 “在州东五里。源出平利县化龙山,北流入汉”。

  • 契州

    唐六胡州之一。调露元年 (679) 以处突厥民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或鄂托克前旗境。神龙三年 (709) 属兰池都督府,寻改为县。开元十年(722) 复置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