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利军
北宋端拱元年 (988) 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天圣元年 (1023) 改为安利军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熙宁三年 (1070) 废。元祐初复置,政和五年 (1115) 升为浚州。
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置,治黎阳(今河南浚县东北)。属河北路。辖境约相当今浚县地。天圣元年(1023年)改为安利军,明道中复改通利军,熙宁三年(1070年)废,元祐元年(1086年)复置,属河北西路。政和五年(1115年)改置浚州。
北宋端拱元年 (988) 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天圣元年 (1023) 改为安利军。明道中复为通利军。熙宁三年 (1070) 废。元祐初复置,政和五年 (1115) 升为浚州。
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置,治黎阳(今河南浚县东北)。属河北路。辖境约相当今浚县地。天圣元年(1023年)改为安利军,明道中复改通利军,熙宁三年(1070年)废,元祐元年(1086年)复置,属河北西路。政和五年(1115年)改置浚州。
即崛山。 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4罗次县: 穹荡山 “在县 (今碧城镇) 南十五里。 乌蛮谓之堀峰”。
即今山西原平县西北轩岗镇。同蒲铁路旧有支线由此通石滩煤矿。
即今贵州榕江县西南九十里定威水族乡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22古州同知: 定旦汛 “土城周三百六十五丈,都江水程之关隘也”。“定旦” 系水语音译,意为岩脚地。
①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九江府》:杨山“在湖口县北三十里。其连峙者有峡山,俗名望雨山”。②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。《水经·沅水注》:“沅水又东入龙阳县,有澹水,出汉寿县西杨山。”③在今湖南衡
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徒县:大港镇“以通大港而名,与圌山邻近。《志》云:镇西有大港渡,渡江而北,为扬州之苑林村”。(1)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,北濒长
战国魏都邑。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。魏惠王九年(前361;一说六年或三十一年), 自安邑徙都于此,为当时最大的都市之一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十二年(前225),“王贲攻魏, 引河沟灌大梁,大梁城坏,其
明置,在今广西昭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 雷霹堡 “在县北雷霹山旁”。
即今陕西凤县(双石铺)东小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凤县:红崖河在“县(今凤州镇)西四十五里。出县西北山谷中,历两当县界流入嘉陵江”。
北宋政和三年(1113)升定州置,治所在安喜县(今河北定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定州市及唐县、新乐、顺平、望都、曲阳、无极等市县地。金天会中降为定州,寻复为中山府。元属真定路。明洪武初复为定州。北宋政和
1912年改明江厅置,属广西镇南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。1928年直属广西省。1952年并入睦南县 (后改宁明县)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明江厅改置,治明江(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镇)。1952年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