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义县
①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齐通郡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。北周改为安乐县。
②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通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眉山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属嘉州。二年 (619) 为眉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通义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眉州治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改为眉山县。
古县名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广通县置,治今四川省眉山市。属眉山郡。北宋太平兴国初改眉山县。
①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齐通郡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。北周改为安乐县。
②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通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眉山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属嘉州。二年 (619) 为眉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通义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眉州治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改为眉山县。
古县名。隋仁寿元年(601年)改广通县置,治今四川省眉山市。属眉山郡。北宋太平兴国初改眉山县。
即蒲亭县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作“蒲停”。
即今安徽濉溪县西南百善集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临涣郡白掸县:“治白掸城。”
即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上草乡。清于此设营防守。
即临泃城。石赵置,在今河北三河市东南。以临泃水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六年(350),燕慕容霸伐赵,“收安乐、北平兵粮,与 (燕王) 俊会临渠”。即此。十六国后赵筑,在今河北省三河市南。因临泃水
即今广东罗定市西泗纶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西宁县西南四轮墟。
在今福建长汀县城乌石山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》:云骧阁“在长汀县城上东南隅。上接龙山,下瞰龙潭,左有飞来石。旧名清阴阁,亦曰集景楼,又名双清阁。宋建。绍兴间刘乔改今名”。1929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
在今越南北部河北省谅江县境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永乐四年(1406),广西右副将军黄中等,“护(陈)天平入鸡陵关,将至芹站,(胡)伏兵邀杀天平,中等败还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
①在今河北顺平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完县:“西有伊祁山,祁水出焉,其下流为方顺河。”②古名水。在今湖南祁阳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引《府志》:“祁江有二源,一出腾云
即今西藏境内念青唐古拉山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9:“西番(藏)语:年沁,灵应之意。塘,甸也。拉,神也。冈里,雪山也。山间有草,多积雪,而其神又能灵应也。”
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治所即今江西宜春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8: 袁州 “因袁山为名”。大业初改为宜春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袁州,并以宜春县 (今宜春市) 为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