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彭桥
又名新彭桥。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清白江上,为新繁通往彭县要道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1新繁县:连彭桥,“《县志》,在县北十里清白江渡上流,新、彭往来必径也。前皆船渡,屡经大水,岸崩河阔,水分小支, 中间沙州突起,其正河船渡小支接以板,水涨辄不可过。乾隆二十一年,两邑合谋建石桥十二洞,年久旋圮,岸益阔。五十九年……建木桥七十二洞, 高一丈, 广一丈六尺,长七十丈,上盖以楼,水势始分, 自是桥无冲激之患”。
又名新彭桥。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清白江上,为新繁通往彭县要道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1新繁县:连彭桥,“《县志》,在县北十里清白江渡上流,新、彭往来必径也。前皆船渡,屡经大水,岸崩河阔,水分小支, 中间沙州突起,其正河船渡小支接以板,水涨辄不可过。乾隆二十一年,两邑合谋建石桥十二洞,年久旋圮,岸益阔。五十九年……建木桥七十二洞, 高一丈, 广一丈六尺,长七十丈,上盖以楼,水势始分, 自是桥无冲激之患”。
即今贵州桐梓县东北木瓜镇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桐梓县:木瓜庙在“城东北百八十里”。
1913年析高台县置,属甘肃安肃道。治所在毛目城(今甘肃金塔县东北鼎新镇)。1928年改名鼎新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高台县所属毛目分县析置,治今甘肃省金塔县东北鼎新。1928年更名鼎新县。
即今云南洱海南岸团山。唐代称息龙山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7: “傍西洱河诸山皆有鹿。龙尾城东北息龙山,南诏养鹿处,要则取之。” 现为洱海公园。
①西魏置,为阴平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4文州曲水县:“在南北二江之曲,因为名。”隋属武都郡。唐初移文州治此。建中三年(782), 以旧城在平地,窄小难守,遂移于故城东四里高原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密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新密市东。四年 (621) 废入密县。
即今湖北恩施市北带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施州卫:龙马溪“在卫北百里。一名沱河,俗名带河。相传牧马河滨尝生龙驹,因名龙马溪。经卫北二十五里之观音崖,入于清江”。
即长江三峡。指今四川奉节县至湖北宜昌市间之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《周书·陆腾传》:“天和初,信州蛮、蜑据江峡反叛,连结二千余里, 自称王侯,杀刺史守令等。”又《蛮传》:“屯据三峡,断遏水路,荆、蜀行人
北宋开宝二年(969)置,治所在渠江县(今四川广安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安、华蓥、岳池等市县地。南宋淳祐三年(1243)迁治今广安县东北大良乡,咸淳二年(1266)改为宁西军。北宋开宝二年(969年)
春秋时鲁附庸小国。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三十余里。《春秋》:成公六年(前585),“取”,即此。《公羊传》:“者何?邾娄之邑也。”春秋国名。
元置,在今四川德昌县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