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仙寨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江口鼓楼山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福建省莆田县东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,属兴化府。清废。
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北四十里江口鼓楼山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福建省莆田县东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,属兴化府。清废。
即今广东大埔县东南高陂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大埔县:“西南有乌槎巡检司,后迁高陂。”
即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平远县: “本程乡等县豪居堡林子营。嘉靖三十八年,以险僻多盗,设通判驻守。” 嘉靖四十一年(1562) 于此置平远县。
即今川、黔境内之赤水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广县:“又有大涉水,北至符入江。过郡三,行八百四十里。”符县即今四川合江县。
辽太祖以大小黄室韦降户置,属东北路统军司。为太祖十八部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以东齐齐哈尔、安达、青冈等市县一带。
即今南广水。从今云南威信县境往北流入四川。《寰宇记》卷79戎州:“黑水,从胡监生僚界出东海,流入蜀江,唐天宝六年改为皂水。”
在今江西都昌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南康府都昌县:圣驾墩“在县治西三里。明太祖征陈友谅,驻跸于此,军士筑土为墩, 一夕而成,因名”。
即今浙江余杭市北十八里博陆镇。《宋书· 自序》: 沈约七世祖 “延始居 (武康) 县东乡之博陆里余乌村”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20: 仁和县丰年乡辖境有 “博陆里”。江南运河经此,昔当由杭州至嘉兴之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改须昌县置,属郓州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宿城。大业初属东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景龙三年 (709) 复置,属郓州。贞元四年 (788) 改为东平县。古县名。隋开
又名普济寺。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东北三里北台山麓,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。相传始建于北魏,高僧法聪禅师曾在此讲经。明成化间重建,清康熙三十七年 (1698) 又予重修。寺内有明成化、正德、嘉靖间碑刻,
明洪武二十五年 (1392) 置,治所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昌城镇。正统六年(1441) 昌化县徙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