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隆宗
①亦名边坝宗。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:“边坝即达隆宗。”
②即打隆宗。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打隆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“达隆宗,即边坝,又名宾巴。”
①亦名边坝宗。在今西藏边坝县东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:“边坝即达隆宗。”
②即打隆宗。今西藏浪卡子县东南打隆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《山川》:“达隆宗,即边坝,又名宾巴。”
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一百里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要水“南出三要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引《雒南县志》:“其地南出青草河,可通武关,东出即卢氏通衢,北望阌乡、灵宝, 皆有捷径,因名三要。”
明嘉靖中建,即今广东惠阳市 (淡水镇) 西北潼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 蚬壳营 “在府西北,与博罗县接界。有官军戍守”。
南朝梁置,治所在龙乡县 (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)。隋大业初改为永熙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泷州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罗定市境。天宝元年 (742)改为开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泷州。北宋开宝六
即筰都县。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 注: “臣瓒曰: 《茂陵书》 沈黎治笮都,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。”
在今江西龙南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龙南县: 窎源水 “在县西北二十里。《通志》云,源出峰门犁壁山,合上坪岭、鹞岭、窑坑诸水,至窎口溪入三江口水 (今桃江)”。
古地区名。(1)战国、秦、汉时代,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,与汉代“关东”含义相同。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孝公元年(前361),“河山以东强国六”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秦汉以
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8黎平府:石流山“在湖耳长官司东三十里。飞泉迸出,乱石四流”。
①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新城县: 高寨在 “县东南三里。唐末危全讽起兵常屯据于此。今堙”。②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高寨乡。明 《西宁卫志》 卷2: 卫城 “东二十五里有傅家
即今山东蒙阴县东南蒙河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 蒙山水 “出蒙山之阴,东流径阳都县南,东注沂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 “ 《旧志》: 在县东南桃墟社,俗名桃墟河,亦名桃曲河。”
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江浦县: 浦子口河 “在县东二十里。源出定山,由浦子口西入江。《志》 云: 浦子口有左右二水环抱萦回,名东西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