辰龙关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辰州府沅陵县:辰龙关“在府境,要地也。吴三桂遣猡猡守之。年余,粮竭遁归。土人云,贼守关时,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,导大军从黄竹村入,守关者闻栅后炮起,遂奔散,大兵遂克辰州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二》:辰龙关“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长里许,其广仅容双马”。
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。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关长里许,其宽仅容双马,形势险要。昔吴三桂据辰,恃此以抗清军。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辰州府沅陵县:辰龙关“在府境,要地也。吴三桂遣猡猡守之。年余,粮竭遁归。土人云,贼守关时,蔡毓荣知居民久苦贼,导大军从黄竹村入,守关者闻栅后炮起,遂奔散,大兵遂克辰州”。《清一统志·辰州府二》:辰龙关“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长里许,其广仅容双马”。
在今湖南省沅陵县东。其高插天,猿鸟莫逾,关长里许,其宽仅容双马,形势险要。昔吴三桂据辰,恃此以抗清军。
在今湖北武昌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6郢州:大观山“在江夏东南五十里。《方舆记》云:其山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。高峰峥嵘,是以游观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江夏县:大观山“其土石赤色如金,亦名金华山”。
辽清宁中 (1055—1064) 置,为宁江州治。治所在今吉林松原市东三岔河镇东北石头城子。金初废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吉林省扶余东石头城子。为宁江州治。金废。
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 置,属仪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崇信县西四十里铜城乡。《宋史·食货志下》: “陕西复采仪州竹尖岭黄铜,置博济监,铸大钱。”
亦作剌麻哈。在今青海达日县西黄河南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河源附录: “思本曰: …… (怀里火秃河) 与黄河合,又东北流一百余里,过郎麻哈地。”
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四十里。旧为秦、楚分界处。清嘉庆初曾有总兵驻防。
①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安肃县:牟山“土阜无石, 一望坦夷,土脉深厚,居人多占为田,谓之牟山村”。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十五里。《水经·汶水注》:“(安丘)城对牟山。”《元和志》卷
隋末萧铣置,属沅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泸溪县。唐属辰州。天宝间徙治今县西南二十里洗溪镇。南宋绍兴初复迁今泸溪县。元属辰州路。明属辰州府。清改泸溪县。隋大业末置,治今湖南省泸溪县西南。唐属辰州。南宋移治今泸
在魏州城 (今河北大名县东大街乡) 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五年 (915) 三月,置昭德军于相州,分魏州将士府库之半隶之。魏兵不从,刘遣别将王彦章 “入魏州, 屯金波亭”, 魏
即钦察汗国。蒙古大汗国之一。都萨莱城 (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)。辖地东至额尔齐斯河,西至多瑙河,南至高加索,俄罗斯诸公国为其附庸。明成化十六年 (1480) 为莫斯科公国所灭。
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杉关。《清一统志·邵武府》:大寺寨巡司“在光泽县杉关。宋置在县西北小和山。元至正二十五年,迁于止马市。明洪武三年,移置于关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