轵县
秦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二里轵城镇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济源县。
古县名。本战国魏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文帝元年(前179年),“封将军薄昭为轵侯”,即此。汉、晋至北朝皆属河内郡。隋大业初废入河内县。唐初复置,属怀州,寻废入济源县。
秦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二里轵城镇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初复置,属怀州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济源县。
古县名。本战国魏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:文帝元年(前179年),“封将军薄昭为轵侯”,即此。汉、晋至北朝皆属河内郡。隋大业初废入河内县。唐初复置,属怀州,寻废入济源县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东九十里高泉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四川洪雅县西八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洪雅县:竹箐山“上多竹,蒙茸茂密。昔人以甃梯磴,盘折而上。宋尝置关于其巅,设巡检司,后废。嘉靖中复设竹箐山巡司”。
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)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南六十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崇仁县。古县名。三国吴置,治今江西省乐安县西南。属临川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崇仁县。
在今湖南常德县北。清设巡司于此。即今湖南省常德市北大龙站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以蹇家坪驿丞迁此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改置巡检司。后废。
1927年析洛阳、嵩县、伊阳、宜阳四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辛营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十四里平等乡)。1932年废入伊川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嵩县之莘营、莘渠、鸣皋、石碢、常峪、ȹ
在今甘肃永登县南。东晋永和三年(347),后赵伐前凉时筑。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:季龙遣将“与麻秋率步骑三万长驱济河,且城长最”。即此。
古国名。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南部新加坡一带。是古代东西方海上交通要道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 “广州通海夷道”: “ (海峡) 蕃人谓之质,南北百里,北岸则罗越,南岸则佛逝国。” 海峡即满剌加海峡。
一名陡石山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布列亚山北段。清乾隆《钦是盛京通志》卷27:陡石山在“(宁古塔)城东北二千五百四十四里”。
1947年晋察冀边区改邢台市置,治所即今河北邢台市城区。1953年复置邢台市。
亦作合乐镇。即今内蒙古武川县东北哈乐乡。民国 《绥远通志稿》 卷2: 武川县第六区有哈鲁尔镇。“哈鲁尔”,蒙古语意为瞭望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