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箱渠
在今北京市西部。古代北京地区第一个人工灌溉渠,为曹魏镇北将军刘靖所筑。分㶟水(今永定河)之流, 自梁山(今石景山)以南,傍河筑坝,障水东下,名戾陵遏。又从戾陵遏以下凿车箱渠,穿行今八宝山一带丘陵,转而接今紫竹院高梁河上源,全长三十余里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高梁水“首受㶟水于戾陵堰,水北有梁山,山有燕刺王旦之陵,故以戾陵名堰。水自堰枝分,东径梁山南,又东北径刘靖碑北,其词云:‘……登梁山以观源流,相㶟水以度形势,嘉武安之通渠,羡秦民之殷富,乃使帐下丁鸿督军士千人,以嘉平二年,立遏于水,导高梁河,造戾陵遏,开车箱渠”。后废。
三国魏在蓟城(今北京城西南隅)附近开凿的灌溉渠道。嘉平二年(250年)征北将军刘靖在蓟城西北梁山(今石景山)南㶟水(今永定河)上作戾陵遏(堰),并凿车箱渠,障水东流经八宝山、黑山北,至今北京城西北接高梁水(源出今北京城西直门外紫竹院公园湖泊,东南注入㶟水),灌溉蓟城南北屯田。景元三年(262年)樊晨在渠首更立水门,控制流量,并引车箱渠水,过今昌平、通县入白河,所过四五百里,灌田万有余顷。西晋元康五年(295年)洪水暴涨,遏毁渠溢。宁朔将军刘弘驻蓟,修遏浚渠重立水门。其后北魏、北齐时均有修治。为金代以前北京城附近最大灌溉工程。金时曾利用车箱渠故道引卢沟水,未获成功。故道遗迹今尚依稀可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