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山
①在今江西分宜县北四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分宜县: 贵山 “地产铁。《唐志》,宜春县有铁。宋雍熙初置贵山铁务,盖以此。后废”。
②在今贵州贵阳市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贵阳府: 贵山 “入蜀之道也。一名贵人峰。贵州之名以此”。
又称贵人峰。在贵州省贵阳市西北约1千米。为蜀道所经。“贵州”之名缘此。
①在今江西分宜县北四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分宜县: 贵山 “地产铁。《唐志》,宜春县有铁。宋雍熙初置贵山铁务,盖以此。后废”。
②在今贵州贵阳市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贵阳府: 贵山 “入蜀之道也。一名贵人峰。贵州之名以此”。
又称贵人峰。在贵州省贵阳市西北约1千米。为蜀道所经。“贵州”之名缘此。
在今山西翼城县东。《水经·浍水注》:“紫谷水东出白马山白马川,……西径荧庭城南,而西出紫谷,与乾河合,即教水之支川也。”
1943年10月由牡丹江、东安、间岛三省合并改置,公署驻牡丹江市(今黑龙江牡丹江市)。1945年6月裁撤,改设东满省(包括牡丹江、东安二省)和间岛省。8月废。
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改扬州置,因蒋山 (即钟山) 得名。治所在石头城 (在今南京市清凉山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南京市、江宁、溧水、高淳县及安徽芜湖市、当涂、繁昌二县地。大业三年 (607)改为丹
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冲河“在河阳县东北十里罗藏山下,汇溪涧诸水为河,流入明湖。明隆庆中,水涨堤决,知县文嘉谟浚深之”。
又名青牛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五里上清宫南邙山坡下。清乾隆二年(1737)邑人马一鸿、李永吉修。为一座青砖庙院。
①春秋时楚灭息国后置,治所在今河南息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七年 (前478),“彭仲爽,申俘也,(楚) 文王以为令尹,实县申、息”。西汉改为新息县。②明洪武初改息州置,属颍州。治所即今河南息县。七
即今广东揭阳市北之北河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北溪“在揭阳县城北。有二源:一出长乐县界,一出嘉应州界,合流经飞泉、贵人诸山。……至浦湾渡合于南溪”。
又译额而古涅、也儿古纳。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。《明实录》:永乐五年(1407),“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”。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,“么连”意为河。
明置,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定番州:龙堰口关在“(大龙番长官)司西十二里”。
在今上海市嘉定区原县城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嘉定县: 徐公浦 “南通鸡鸣塘,达顾浦; 北通郭泽塘,又北达刘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