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谷水

谷水

①一作縠水。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、信安江和江山港。

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,秦汉称谷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大末县:“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。”

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,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, 自此以下通称谷水,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东至彭城,日中,大破汉军。汉军皆走,相随入谷、泗水。”即此。

④即今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。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六经》:傅山“其西有林焉,名曰墦冢,谷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”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黾池县:“谷水出谷阳谷,东北至谷城入雒。”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,东北流历黾池川,……又东北径函谷关城东。……又东涧水注之。……自下通谓之涧水,为谷水之兼称。”东周王城于谷、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。《国语·周语》 载,周灵王时,“谷、洛斗,毁王宫”,即此。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都洛阳,曾导谷水,使东出王城北,合缠水东注为阳渠,经洛阳城(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,东至偃师市东南入洛。隋复故道。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, 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河。

⑤即今湖北谷城县段之汉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谷城县:汉江“或曰汉水在县境内亦曰谷水”。


①古松江之别称。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 引《吴记》:“一江东南行七十里,入小湖,为次溪, 自湖东南出,谓之谷水。”《吴地记》:华亭县“地名云间,水名谷水”。云间、谷水皆松江地区之别名。

②又名砀水。在今江苏徐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“谷水亦在州南。《图经》:睢水自谷熟而支分,其东出者曰谷水,又东北合于泗水,故有谷泗之称。”

③即今安徽淮水支流谷河。自今河南新蔡县流入安徽临泉县南境,经阜南县南,至颍上县西之南照镇入淮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(谷)水上承富水,东南流,世谓之谷水。”

④即今河南罗山县东之竹竿河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谷水南出鲜金山,北流,瑟水注之。……谷水东北入于淮。”

⑤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。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,东北流经武威市,又东北经民勤县南入白亭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姑臧:“南山,谷水所出,北至武威入海,行七百九十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平阳郡

    北魏改阳平郡置,治所在平陆城(今山东汶上县北)。北齐废。

  • 小蒸镇

    又名贞溪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三十六里小蒸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小蒸镇“三面傍泖,稍北曰大蒸。《志》云:镇西四里有古濮阳王大小二墓,蒸土筑之,因名。……旧置税局于此,寻废”。明洪武七年(

  • 卫生寨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董家乡。同治《万县志》卷16:“即董家岩。寨极高峻,周围二十里,四方崭绝,其人力砌成者十一二耳。中有水田,可获谷二千余石。泉流十数处,塘百有八口。林木甚盛。寨门八,可容数万家。近城名

  • 护牙山

    一作伍牙山。即今安徽郎溪县东北伍牙山。《元史·阿剌罕传》:至元十二年(1275),阿剌罕攻破银澍东坝(今高淳县东东坝镇),“至护牙山庆丰圬,败宋兵”,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伍牙山。在今江苏省溧阳市西南,与

  • 紫宸殿

    ①唐长安大明宫主要宫殿之一,龙朔二年(662) 建。与含元殿、宣政殿合称东内三大殿。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城北龙首原上。《唐两京城坊考》 卷1:“宣政殿后为紫宸殿,殿门曰紫宸门,天子便殿也。”皇帝日常议事多

  • 板浦场

    即今江苏灌云市北板浦镇。明万历 《淮安府志》 卷3海州: 板浦场盐课司 “去治东南门十里”。

  • 新山侯国

    西汉永始四年 (前13) 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莒县西南。东汉废。西汉永始四年(前13年),成帝封称忠为新山侯,置新山侯国,治今山东省莒县西南。东汉省。

  • 青岚山

    在今甘肃定西县东。峰峦陡峻,纤回难上。驿道经其上,曲折上下约四五十里。其顶名清凉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安定县: 青岚峪 “在县东三十里。山多岚气”。

  • 金汇 (匯) 桥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北十八里金汇镇。清光绪 《奉贤县志》 卷1: “金汇桥在金汇塘东,距治 (今奉城镇) 三十里。棉花市最繁盛。”1978年因开金汇港,旧镇被大部分拆除,于港东建新镇。

  • 既济泉

   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安顺府: 既济泉 “在州治东。其地极热,此水独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