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愁镇
即今山西寿阳县北解愁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“遂成镇” 条下: 解愁镇 “在县北”。
即今山西寿阳县北解愁乡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“遂成镇” 条下: 解愁镇 “在县北”。
明弘治十年 (1497) 置,属龙门所。即今河北赤城县东北三十里牧马堡。
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:市利寨“在砀山县西北三十五里。旧为河滨冲要,有主簿驻此”。
隋大业初改绿麻县置,属竟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沙洋镇。后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复置,为基州治。治所在今荆门市东南马良镇。后属荆州,八年 (625) 废入长林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改绿麻县置,治
又名遗遗之门、扦关。战国赵地。在今陕西榆林市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惠文王十六年 (前250),苏厉为齐遗赵王书云,“秦之上郡近挺关,至于榆中者千五百里”。即此。即“遗遗之门”。
清光绪八年(1882)升伊通河巡检置,属吉林府。治所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。民国郭熙楞《吉林汇征》:伊通县“地名伊通河,又作伊图河、伊屯河,史名一秃河, 皆伊通之转音”。宣统元年(1909)升为直隶州
在今江西寻乌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长宁县: 青龙岩 “在县南三十里。大小十余穴,清流萦抱,必由栈道以陟降”。
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小黑河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武泉水 “东出武泉县之故城西南,水南流又西屈径北舆县故城南,其水又西南入芒干水”。
明、清蒙古部名。明代汉文文献译为 “罕哈”,清代译为 “喀尔喀”。明中叶,蒙古达延汗分其地为左、右翼各三万户,喀尔喀为左翼三万户之一,因地在哈剌哈河 (Qalqa) 流域而得名,封其子阿勒楚博罗特、格
北宋置,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罗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龙州: 逻迴洞 “在州西。元泰定中,安南广源贼闭覄寇龙州罗回洞。又嘉靖中讨交趾,分道出兵,以罗回洞为左哨”。
①唐武德五年(622)改海州置,治所在临海县(今浙江临海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、台州二市及天台、仙居、宁海、象山、三门、温岭六县地。《元和志》卷26台州:“盖因天台山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临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