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江

西江

①即今广东惠东、惠阳二县市境之西枝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9惠州:西江“发源于九龙山南,二百里抵郡城会龙江,入番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归善县:西江“在府东南。源出九龙山,西流与群川水合,至府城东,受西湖水,乃北折而合于东江”。

②即古郁水。今珠江干流。在今广东西部。上源为南、北盘江,东南流至象州县南纳柳江后称黔江;又东南至桂平纳郁江后称浔江;到梧州纳桂江后始称西江。《元和志》卷34端州端溪县:“西江水,经县南,去县五十二步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0广东:西江“即广西黔、郁、桂三江之水, 自梧州府东流入肇庆府界,历德庆州封川县西,而贺江流入焉。……又东绕府城出东南流, 出羚羊峡入广州府顺德县界,亦谓之龙江。又东流至府城西北,会北江之水,又流至府城南而会东江之水,并流入于海”。

③即今广西武鸣县之武鸣河上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武缘县:“西有西江,即大榄江也,东南有南流江合焉。”《清一统志·思恩府》:“西江在武缘县西门外。源出上林县大明山。一曰剑江。西南流出县北四十里与府江合,又南合南流江。”

④在今广西灵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:西江“在县(故治在今三街镇)西北,即黄柏、六峒、川江三水也。其源俱出全州西延之境,与湖广新宁县接界,绕七都蛮峒而来,六峒居中,横柏、川江在左右,并流而汇灵岩山下,东流合于漓江”。

⑤在今广西蒙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安州:西江“源出茶山,过大洞东南,会于银江,下流入于漓江”。


(1)古水名。即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与绍兴县界上西小江。唐末,钱镠将顾全武执董昌还及西江,斩之,投尸于江,即此。(2)今水名。珠江干流。在广东省西部。清《广州府志》:“在省治之西,故谓之西江。”上源南盘江出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东麓,在黔、桂两省区边境和北盘江汇合称红水河;东南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州县石龙附近纳柳江后称黔江;到桂平纳郁江后称浔江;到梧州纳桂江,入广东省境始称西江。出高要羚羊峡进入珠江三角洲,在三水市思贤滘洪水时同北江相通。思贤滘以下水流分散,主流由磨刀门入海。自源头至三水市思贤滘,西江干流全长 2075 千米,流域面积35.50万平方千米。多年平均流量为 7020 米3/秒。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,多伏流;中游多峡谷和滩石;下游河道宽阔,航运便利。水力资源集中在上游,建有大化、岩滩等大型水电站。(3)村名。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部。属龙泉镇。人口 1300。因处南渡江西岸,故名。产稻、苦瓜、毛瓜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活动。有公路通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周、春秋时小国。偃姓。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城池乡。《春秋》: 僖公三年 (前657),“徐人取舒”。杜注: “舒国,今庐江舒县。” 后灭于楚。西汉置舒县。古国名。西周、春秋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今安徽省庐

  • 盆山县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山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。天宝初属龙池郡,乾元初复属山州。建中年间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境。建中年间废。

  • 西虢

    西周国名。姬姓。在今陕西宝鸡县。《帝王世纪》:“故虢有三焉,周兴封虢仲于西虢,此虢州其地也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集解引韦昭曰:“文公,虢叔之后,西虢也。”今凤翔县出土西周铜器“城虢仲簋”,即其遗物。春秋

  • 古州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三年(1370)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,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。清废。元置古州八万洞长官司,治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罗里乡。属思州安抚司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改为古州长官司,后废。永乐元年(

  • 章安县

    东汉初改回浦县置,属会稽郡,并为会稽东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北岸之章安镇。三国吴为临海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台州。八年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建武初(一说

  • 茶坝市隘口

    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一百四十里茶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68 巴州 “浪楼溪隘口”条下: “又州南二百里有茶坝市隘口,旧皆有兵戍守。”

  • 川陵山

    即今福建东山县东苏峰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诏安县“渐山”条下:“又川陵山,亦在海滨,半入海。俗传帝昺南渡,将都南澳,筑此为东京,地遂陷为海,今城堞尚存。自山巅向海,莫穷其际,其峰青耸秀丽,号为苏

  • 五社津

    在今河南巩义市北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建武元年(25)七月,“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,备荥阳以东”。《水经·河水》:“又东过巩县北。”郦道元注:“河水于此有五社渡, 为五社津。”在今河南省巩义市

  • 郁射州

    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以郁射施部置,初隶定襄都督府,后属桑乾都督府。为羁縻州。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南部或河北省西北境。唐羁縻州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突厥郁射施部置,属桑干都督府。确址不

  • 文溯阁

    在今辽宁沈阳市故宫西路。乾隆四十七年(1782)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,以贮《四库全书》。今阁东碑亭有乾隆《御制文溯阁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