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山寺
东晋建武元年(317)建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四里西山东侧山腰。《名胜志》:“黄鲁直题牓,苏子瞻、张文潜皆有诗。”
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主峰东侧山腰,以山而名。因其前有菩萨泉,亦名灵泉寺。据记载,东晋建武元年(317年),名僧慧远得“文殊师利菩萨金像”,于吴王孙权避暑宫故址兴建。后屡毁屡修。现有文殊师利堂、天王殿、拜殿、大雄宝殿、武圣殿、英雄避暑门、读书堂、才子赋佳门等,系清同治三年(1864年)重建,近年又加修葺。巍峨挺拔,灵秀精致,塑像生动。四周峰回路转,鸟语花香,极富山林意趣。
东晋建武元年(317)建。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四里西山东侧山腰。《名胜志》:“黄鲁直题牓,苏子瞻、张文潜皆有诗。”
在湖北省鄂州市西山主峰东侧山腰,以山而名。因其前有菩萨泉,亦名灵泉寺。据记载,东晋建武元年(317年),名僧慧远得“文殊师利菩萨金像”,于吴王孙权避暑宫故址兴建。后屡毁屡修。现有文殊师利堂、天王殿、拜殿、大雄宝殿、武圣殿、英雄避暑门、读书堂、才子赋佳门等,系清同治三年(1864年)重建,近年又加修葺。巍峨挺拔,灵秀精致,塑像生动。四周峰回路转,鸟语花香,极富山林意趣。
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湖滨路与庆春路交接处。1913年拆除。
北宋置,属公安县。在今湖北公安县西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天圣初改浈昌县置,为南雄州治。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3南雄州: “《图经》 云: 后避仁宗嫌,改名曰保昌。” 元为南雄路治。明为南雄府治。清嘉庆十一年 (1806) 废。十六年(1
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肃宗纪》: 乾元二年 (759) 一月,“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愁思冈,败之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8彰德府: 愁思冈 “陈思王植不为魏文帝所容,于此悲吟,因名。契丹主执
一作夏池水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43临汾县: 夏水池,“ 《郡国志》 云,县西南三十里有大池,其水六畜不敢饮。一名翻镬池,即煮眉间赤头处,镬翻因成池,池水上犹有脂润”。
明置,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辽东都司 “首山堡” 条下: “又南沙河堡,在司西南三十里。”
南朝宋孝武帝分安陆县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孝昌县北。因孝子董黯立名。明帝时为南义阳郡治。西魏为岳州岳山郡治。隋大业初属安陆郡。唐属安州。元和三年(808)废。咸通中复置,五代唐同光二年(924)改
指今四川西南部大凉山、小凉山。《清史稿·刘秉璋传》:“督蜀八年,历平万县,茂县、川北、秀山土寇,其大小凉山、拉木浪、赡对各夷畔。”
亦名鸿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南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九年 (452),北伐 “元景至洪关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门水 “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,水东有城,即关亭也。水西有堡,谓之鸿关堡”。即“
西魏置,属蔡州。治所在瀴源县(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