裴祗墓
为晋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关外周公庙北墙外。1936年夏被盗掘发现,出土石质墓志一块和金质女头饰数件,铜质镶玉腰带一根。1979年又一次进行了发掘。裴祗在 《晋书》 中无传,据墓志称: “晋故大司农关中侯裴祗,字季赞,河东闻喜人也,春秋六十有七,元康三年七月四日癸卯薨。” 字体苍劲规整,上承汉隶,下开魏碑之先河,是晋碑中的精品。
为晋墓。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西关外周公庙北墙外。1936年夏被盗掘发现,出土石质墓志一块和金质女头饰数件,铜质镶玉腰带一根。1979年又一次进行了发掘。裴祗在 《晋书》 中无传,据墓志称: “晋故大司农关中侯裴祗,字季赞,河东闻喜人也,春秋六十有七,元康三年七月四日癸卯薨。” 字体苍劲规整,上承汉隶,下开魏碑之先河,是晋碑中的精品。
亦作木强山。在今四川旺苍县东南木门镇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清化县:“有伏强山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39清化县:“木强山在县北一百步。”
即今陕西靖边县西宁条梁镇。清乾隆二十年(1355)于此设巡司驻守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陕西省靖边县西部。面积288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宁条梁,人口 1520。昔村地处一条长满柠条的平梁上得
亦名容山、容子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泸州: “嘉熙三年,筑合江之榕山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合江县: 榕山在 “县南五里。山高秀,上有芙蓉池,即宋喜熙中筑城处也。俗亦名容子山”。
即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。《宋史·瀛国公传》: 元至元十五年 (南宋祥兴元年,1278),“ (赵) 昰殂于碙洲,其臣号之曰端宗”卫王赵昺即位,“升碙洲为翔龙县”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葛彰葛商司:乐回江“在司(治今河坝场)南。其源有三,至方竹箐合为一流,出司东北,又折而西,流注深溪,入乌溪”。
在今四川达川市南二里翠屏山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9达州: 戛云亭 “在南山。元稹为司马时立。下瞰江流,周览城邑”。今亭清嘉庆间重建于山之西岭,为三层八角形,高12.5米。
一名坛头山。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海中檀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波府象山县“东门山”条下:“又南十里有大门、担子、石坛等山。或曰石坛山即坛头山,有南北壳、莱蓝等澳,可以避
①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宣光南。后废。②明宣德元年 (1426) 改乐安州置,属济南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阳信、无棣、乐陵、商河等县市地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
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)置,治所在沃沮县(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)。始元五年(前82)移治高句骊县(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老城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朝鲜狼林山、清川江以西,辽宁宽甸、清原二满族自治县以东,北
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石鼓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2:浮梁县有石鼓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