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岭
在今江西分宜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分宜县: 袁岭“在县西北十余里。七峰耸起如列戟然。相传汉袁闳常避地于此。其第三峰之麓有洪阳洞,仙人葛洪、娄阳栖真处也。洞门东向,高数十丈,初入平夷明爽,益西则盘回峻阻,石室深邃,中有流泉,春溢冬涸。又有小洪阳洞,在洞之顶门甚阨,中可容千百人”。
在今江西分宜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分宜县: 袁岭“在县西北十余里。七峰耸起如列戟然。相传汉袁闳常避地于此。其第三峰之麓有洪阳洞,仙人葛洪、娄阳栖真处也。洞门东向,高数十丈,初入平夷明爽,益西则盘回峻阻,石室深邃,中有流泉,春溢冬涸。又有小洪阳洞,在洞之顶门甚阨,中可容千百人”。
唐麟德元年 (664) 改云中都护府置,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古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单于大都护府管辖以归降突厥部落所置漠南云中、定襄、呼延、桑乾四都督府。辖境东至大洛泊 (今内蒙古克
①今福建北部交溪上源之一寿泰溪之支流。源出浙江泰顺县西,东南入寿泰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白溪在“县西四里。出天关山,绕城西而南,经县南十五里文笔峰下,西南流达福建寿宁、宁德县境,入于海”。②在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当在今山东东境。东汉省。西汉元帝封胶东顷王子歙置。治所无考,汉属北海郡,当在今山东省潍坊市北部地区。东汉废。
原名赤水桥。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。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,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,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。据清光绪 《三续华州志》 载: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,竣工于康熙六年(1667)。后
清置,属沁源县。在今山西沁源县北五十里东、西阳城村。
即今河南滑县南焦虎乡。民国 《重修滑县志》 卷6: “焦虎集,距城六十里。”
在今河南内黄县北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6 内黄县: 烽火台 “高二丈许。宋咸平中,契丹入寇大名。杨延朗军内黄以御之,筑台于此”。
①北周置,为资田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。隋为清江郡治。唐武德八年 (625) 废。②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羁縻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③唐置,属羁縻
在今广东罗定市西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西宁县:天黄山“旧属泷水县。《志》云,泷水县西界瑶山凡六十五,此其一也。永乐中,叛瑶归化,后复据险为乱。万历四年,督臣凌云翼破其巢而殪之,境内以宁”。
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西七十四里便水市。 《宋史·地理志》 沅州: 便溪 “崇宁三年, 以州改”。清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