蛾眉山
①亦作峨嵋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蛾眉山 “在州治西北。城跨山脊”。
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蛾眉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高二百余丈,周七十里,唐天宝六载改名吴女山”。
即“齐眉山”。
①亦作峨嵋山。在今安徽和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蛾眉山 “在州治西北。城跨山脊”。
②在今浙江余姚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蛾眉山 “在县西四十里。山高二百余丈,周七十里,唐天宝六载改名吴女山”。
即“齐眉山”。
在今福建仙游县西,路通永泰、德化二县。明嘉靖十六年(1537)移小屿巡司于此,改名白岭寨巡司。二十二年(1543)移治县西文殊寨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仁爱礁,位于美济礁东南14海里。为一南北长15公里、东西宽约5.6公里的环礁。低潮时大部分出露。中国渔民向称断节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汤姆斯第二滩。1947年改名仁爱暗沙。19
在今北京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二》:凤河“源出南苑团河,东南流经废漷县西南为新庄河,至东安县东北四十里凤窝村为凤河,至武清县西北二十里为漷水铺河,又绕武清之北折而东,随地异名。至县南八十里为东沽港
(皁) 河 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无为州: 直皂河 “在州东南二十里”。
一作宏政县。辽世宗时置, 为宜州治。治所在今辽宁义县东北二十五里。金属义州,移治今义县。元废。古县名。辽世宗置,治今辽宁省义县。为宜州治。元废。
北宋置,属南充县。在今四川南充市东东观镇。
唐置,属雅州。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龙游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雅州卢山郡有龙游城。
即今河北唐山市东北三十里洼里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滦州图: 西南有窪儿里。
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为凉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。与姑臧同城分治,神鸟理西,姑臧理东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总章元年 (668) 复置,改名武威县。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神鸟县。广德元
北宋熙宁八年 (1075) 废县为镇,属偃师县。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。在河南省偃师市中东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6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缑氏,人口6920。传周灵王之妻缑氏生于此,故名。秦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