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耳山
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,鸭绿江畔虎耳山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81 安东县: 虎耳山“突兀江畔,双峰矗峙,恰如伏虎,故名”。为边防要地。
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,鸭绿江畔虎耳山。民国 《奉天通志》 卷81 安东县: 虎耳山“突兀江畔,双峰矗峙,恰如伏虎,故名”。为边防要地。
在今陕西榆林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1榆林镇:三岔川“在镇南十里,或曰即黑水上源也。黑山之水分流并导,会合于此,因有三岔之名”。
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置,在今贵州兴义市南。
即今湖北襄阳县北泰山庙乡。明嘉靖十九年 (1540) 移油坊滩巡司于此。清设把总驻防。
①唐贞观十三年(639)置,属洮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卓尼县城附近。后废。《元和志》卷39临潭县:“安西府,在县东四十里。周明帝武成元年,行军总管博陵公贺兰祥讨吐谷浑,筑此城以保据西土,后因置博陵郡。隋又为
①在今四川温江县西北寿安乡。民国《温江县志》卷1:吴家场“在治西三十五里吴集乡。场东南二里有鱼凫王墓”。②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吴家镇。清光绪《荣昌县志》卷2:吴家场“出场东至九板桥交大足界,西
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一带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汉水又西南,径关城北,除水出西北除溪,东南流入于汉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(515),任太洪 “袭破东洛、除口二戍”。除口戍即此。除
即厓山。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 元陈 《通鉴续编》 卷24: 祥兴二年 (1279) 春正月,“帝在厓山,大元兵张弘范袭厓山,张世杰力战御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会
①西汉元狩三年(前120)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。东汉末废。后赵复置,仍属朔方郡。北魏初于此置沃野镇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北,有枝渠东出,谓之铜口。东径沃野县故城南。”
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三十五里古城子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海州:东胜堡“堡南古城屯可按伏”。即此。
古称盖马大山。即今朝鲜东北部之狼林山脉。 《后汉书· 东夷列传 · 》: 西汉昭帝时, “自单单大领已东, 沃沮、貊悉属乐浪”。 即此。古山名。即今朝鲜平安南道、黄海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