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虎头山

虎头山

①在今辽宁铁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铁岭卫: 虎头山 “在卫东南百十里”。

②在今福建德化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德化县: 虎头山在 “县西百五十里。有古寨,周围七里余,其中泉石如画,外极高峻,避兵者依之,万夫莫敌”。

③在今台湾高雄市西北打鼓山。一说今台南市西安平附近。《东西洋考》: 东洋针路澎湖屿,“用丙已针,五更,取虎头山”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作斧头山。《顺风相送》 作虎仔山。

④在今湖北襄樊市市区西南虎头山路一带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2襄阳府: 虎头山 “在襄阳县东南五里半。山形蹲踞,因名”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 至元四年(1267),“阿术过襄阳,驻马虎头山,指汉东白河口”。即此。

⑤在今湖北鄂州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1寿昌军: 虎头山 “在武昌县东三里。《土俗编》 云: 上枕虎头,下瞰南湖,一佳胜也”。

⑥即秀山。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之大虎山岛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9广州府: 虎头山 “在东莞县西南五十五里大海中,有大虎、小虎二山,俗号虎头门。外夷入贡及使外夷者皆道此”。

⑦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来县: 虎头山在 “县东北一里。两石夹峙,其中空洞,外望若虎之昂首”。

⑧在今广东雷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8雷州: 虎头山 “在海康县东七十里。枕海”。《清一统志 ·雷州府》: 虎头山,“ 《旧志》: 在县东南四十五里”。

⑨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十五里,与马鬃山隔江相望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十年 (1273): “合刺请于渠江之北云门山及嘉陵江西岸虎头山立二戍,其以图来上,仍乞益兵二万。诏给京兆新签军五千益之。”即此。

⑩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南八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富顺县: 虎头城在虎头山,“其山高六十余丈,蹲踞江边,状若虎头”,因名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富顺监: “咸淳元年,徙治虎头山。” 即此。

(11)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,为玉垒山向西伸延入岷江内一山头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北江少东为虎头山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元至元四年(1267年),元将阿术初过襄阳,驻马虎头山,望汉东白河口,即此。(2)又作斧头山(《岛夷志略》)、虎仔山(《顺风相送》)、打狗屿(《东番记》)。俗称打鼓山、打狗山。即今台湾省高雄市西万寿山。《东西洋考》东洋针路澎湖屿:“用丙巳针,五更,取虎头山。”一说在今台南市西安平区附近。(2)古岛屿名。即“秀山(2)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谷熟集

    即今河南虞城县西南三十二里谷熟镇。东汉曾为谷熟县治。

  • 赵田湖

    又名范青漾、范家田。俗称新开湖。在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昆山县: 赵田湖 “南连淀山湖,一望巨浸,其北即千墩浦口也”。今为淀山湖北部湖区。

  • 涂 (塗) 乍汛

    即今湖南保靖县东南三十里涂乍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30有 “涂乍汛堡”。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涂乍河 “傍山临涧,径路崎岖,永(顺)、保 (靖) 接壤要隘”。清乾隆征苗时设台站于此。

  • 惠州卫

    明置,属广东都司。在今广东惠州市城东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: 惠州卫 “在府治东南,洪武三年立千户所,二十三年改为卫”。后废。

  • 桐木关

    ①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,接江西铅山县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桐木关 “在崇安县西一百二十里。南通邵武府光泽县,西通江西铅山县黄柏坂”。②即今江西铅山县南桐木关,与福建武夷山市接界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

  • 盘屿

    在今浙江乐清市西南三十八里磐石镇。谢灵运 《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》: “邀游碧沙渚,游衍丹山峰。” 《明史· 朱亮祖传》: “徇下瑞安,复败 (方)明善于盘屿,追至楚门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古尔班阿里玛图水

    亦名阿里玛图水,为伊犁河支流。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伊犁河“又西北古尔班阿里玛图水注之”。“阿里玛图三源并发,流五十里而汇,又东北流八十里,又北流百四十余里入伊犁河”。

  • 丰泽园

    清康熙年间建,在今北京中南海西岸。为清圣祖、世宗、高宗等皇帝劝课农桑、演耕藉田之地。《日下旧闻考》卷23:“园内殿宇制度惟朴,不尚华丽, 园后种桑数十株。”乾隆时曾多次赐王公大臣、蒙古王、贝勒及外蕃诸

  • 毗沙镇

    金置,属高陵县。即今陕西高陵县西南十八里篦沙村。

  • 望夫台 (臺)

    在今四川忠县南长江南岸。北宋苏轼 《忠州望夫台》 诗云: “山头孤石远亭亭,江转船回似石屏。” 明曹学佺 《蜀中名胜记》 卷19忠州: “ 《通志》 云: 忠州南十里,有望夫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