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蔓渠山

蔓渠山

为熊耳山之殊称。又名鸾山、峦山、闷顿岭。在今河南卢氏县东、栾川县西北。为伊水发源处。《山海经· 中山经· 中次二经》: “蔓渠之山,其上多金玉,其下多竹箭,伊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洛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弘农郡卢氏县: “熊耳山在东,伊水所出。” 《水经·伊水》: “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伊棉河

    即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伊敏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济尔玛台河“在呼伦布雨尔东七十余里。源出东南库克齐尔摩多。又相近有伊棉河”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4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呼伦县:依奔河“亦作伊敏,《

  • 长厚原

    在今甘肃合水县治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合水县:长厚原“在县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麻浩崖墓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寺与乌龙寺之间麻浩湾。开凿于东汉时期,共有二百余座墓穴,墓室类型多样,大小不一,其中1号墓规模最大。墓内浮雕题材丰富多样,有停车话别、孙叔敖故事、老莱子娱亲、荆柯刺秦王、牧马、

  • 猫儿寨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,与原平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忻州: 猫儿寨“在州北忻水东,亦曰猫寨,元时戍守处也。明朝正统末,北寇深入,官军拒守于寨口,寇不能陷”。

  • 铜鼓营

    即今江西铜鼓县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二》: 铜鼓营 “在义宁州西南一百五十里。明万历四年建,设守备驻此。有城,周一里有奇。本朝雍正二年,移瑞州府同知,南瑞镇后营游击及千把总驻此”。清宣统元年 (1909

  • 唐坡

    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。清同治三年 (1864)捻军在此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部。在今河南省邓州市西南。清同治三年(1864年)捻军大败清僧格林沁部于此。

  • 鲍家遗址

    在今山东邹平县东二十四里长山镇鲍家村西南。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存。面积10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2米。上叠压商周至秦汉文化层。出土器物有石斧、石锛、石簇、蚌锯、铜削、铜簇、黑陶杯、鼎、鬲、簋、豆及蛋壳陶

  • 青田县

    唐景云二年 (711) 分括苍县置,属括州。治所即今浙江青田县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71引 《永嘉记》: “青田县有草叶似竹,可染碧,名曰竹青,此处所丰,故曰青田。” 《名胜志》 称: “治青田山下,因

  • 勐 (猛) 丁行政区

    1917年析建水县勐丁等土掌寨置,属云南蒙自道。治所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四里老衙门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2年改平河设治局。

  • 黄许镇

    即今四川德阳市北黄许镇。清同治 《绵州志》 卷12: 黄许镇,“《(德阳) 县志》: 治北二十里。即古绵阳镇。《省志》 误作黄鹿镇”。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部。面积26.7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