蓥华山
古名大蓬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大蓬山,“ 《志》 云: 山高逾百里,六月积雪不消,或谓之蓥华山”。自然景观壮丽,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。
又称大蓬山。在四川省什邡市西北。明天顺四年(1460年)高僧筑“蓥华精舍”于此,故名。呈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新蓥华,海拔3160米。曾为川西佛教圣地之一。有“五绝”(日出、云瀑、佛光、圣灯、花山)和“四海”(云海、雾海、林海、花海)景观。箭竹林、杜鹃林成片。有“川北小峨眉”美称。
古名大蓬山。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什邡县: 大蓬山,“ 《志》 云: 山高逾百里,六月积雪不消,或谓之蓥华山”。自然景观壮丽,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。
又称大蓬山。在四川省什邡市西北。明天顺四年(1460年)高僧筑“蓥华精舍”于此,故名。呈西北—东南走向。主峰新蓥华,海拔3160米。曾为川西佛教圣地之一。有“五绝”(日出、云瀑、佛光、圣灯、花山)和“四海”(云海、雾海、林海、花海)景观。箭竹林、杜鹃林成片。有“川北小峨眉”美称。
清宣统元年(1909)改延吉厅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在延吉冈(今吉林延吉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延吉、图门、龙井市等地。1913年降为县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升延吉厅置,治今吉林省延吉市。无属领。1913
明置,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北三十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蕲水县“兰溪镇”条下:“有巴水驿,南北陆道所经也。”
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蓟州:甘泉山在“州西北七十里。山下有泉,极甘美,因名。一名石獒山”。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甘泉山在“府西北三十五里。高二十余丈,周围二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置,属惠州卫。治所在今广东河源市。后废。
即今河南南阳市东北新店乡。清光绪《南阳县志》卷3:“去县治东北三十里为北新店,商贾走集, 甲乙石桥。”
在今河南安阳市西 (一说在今河北邯郸市西)。《资治通鉴》: 至德元年 (756),清河郡李萼为讨安史之乱献计曰,“闻朝廷遣程千里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贼,贼据险拒之,不得前,今当引兵先击魏郡”。在今河南省
亦作北峡关。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大关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6安庆府:北硖关“在桐城县北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桐城县:北硖关“以北硖山而名。道出舒城,有巡司戍守。亦为北硖镇”。
即芦芽山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50宁化军:芦衙尖山“在军界”。即此。
①即今福建武平县南石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武平县:化龙溪“在县治南。一名南安溪。源出县东,流经此。又南合群溪水,入广东程乡县界”。②在今湖南宁乡县东飞凤山之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宁乡县:化龙溪“源出
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三十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甘露二年(257),“拒姜于长城,维退还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南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延熙二十年(257年),维向秦川,出骆谷,径至沈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