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北。一说在旧城西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“蜀有五丁力士,能移山,举万钧。每王薨,辄立大石,长三丈,重千钧,为墓志。今石笋是也,号曰笋里。”
一作邧。商代国名。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。《诗经·大雅·皇矣》:“密人不恭,敢距大邦,侵阮徂共。”即其国。为周文王所灭。古国名。商末周初诸侯国。在今甘肃省泾川县东南。曾因犯周,而被文王所伐。《诗经·大雅·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, “蜀主以昌王宗为应援招讨使,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,将兵救定军,壁于廉、让之间,与唐道袭合击岐兵,大破之于明
又作忽鲁哈卫。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改忽儿海卫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。后废。明永乐十三年(1415年)由忽儿海卫改置,治今黑龙江省依兰旧城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。属奴儿干
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南界之九连城淖尔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: 世宗大定十 一年 (1171) 正月,“用西京盐判宋俣言,更定狗泺盐场作六品使司,以俣为使”。
在今青海贵南县东北。唐天宝十三年(754)于此置武宁军。《元和志》卷39廓州:“武宁军在洪济桥东南八十里百谷城。”在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。唐天宝十三载(754年)于此置武宁军。
①隋置,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北四十二里永和关。《元和志》卷12永和县:隋开皇十八年(598)“改临河为永和县,以县西永和关为名也”。②在今陕西延川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川县:永和关“宋置关于此
在今甘肃临潭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“三月,壬寅,王孝傑、娄师德与吐蕃将论钦陵赞婆战于素罗汗山,唐兵大败”。即此。
①又作寿阳。西晋初分榆次县置,属乐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寿阳县西。永嘉后废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复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寿阳县。大业初属太原郡。唐贞观十一年 (637) 改为寿阳县。②北魏太平真君九
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城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安二年(372)四月,“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,敕吴国内史刁彝防卫,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苏州市。东晋咸安二年(372年)徙海西公司马奕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