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市
一名董滩口。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董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 董市 “在枝江县(今枝城市东南枝江镇) 东六十里,亦谓之董滩口”。
一名董滩口。即今湖北枝江县西十四里董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 董市 “在枝江县(今枝城市东南枝江镇) 东六十里,亦谓之董滩口”。
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李旺堡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六年(391),前秦将没弈干叛归刘卫辰,“八月,(乞伏)乾归帅骑一万讨没弈干,没弈干奔他楼城。乾归射之,中目”。即此。隋于此置他楼县。在今宁夏回族自
元升净州置,隶中书省,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分管。治所在天山县 (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北库伦图乡城卜子村古城)。《元史·成宗纪》: 大德七年(1303) 已见净州路,净州升为路,应在此之前。明初废。净,又作
一作靖胡堡。明置,属永宁县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永宁县: 靖狐堡,“(明) 嘉靖三十五年新筑此堡,周二里有奇,北面阻山,东、西、南三面临河,称为险要。…… 《边防考》: 宣府东路
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三十四里庙滩镇。清有外委驻防。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、汉水西岸。面积221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庙滩,人口2万。清咸丰年间,汉水因洪水改道形成沙滩,人们在此垦田并建有杨泗
战国齐地。在今山东济宁市南五十里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苏秦谓齐宣王曰:“今秦攻齐则不然,倍韩、魏之地,过卫阳晋之道,径亢父之险,车不得方轨,马不得并行,百人守险,千人不得过也。”即此。秦置亢父县。战国
南朝梁置,属药山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沅江市东北八十里泗湖山附近。隋开皇中废。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初由四川省江油县东北部重华堰地区及梓潼县一部析置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即今台湾省云林县治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1有“柴里斗六社”。康熙《诸罗县志》作“斗六门街”。本是洪雅族的一个社名,后简称“斗六”或“斗六门”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)云林县移治于此。日本占领后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30建安军永贞县:“(唐)广陵监、丹阳监并置在县郭,每岁盐铁使铸钱一万一千余贯。”并称“铜山及小铜山并在县西北八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小铜山“在扬子县
辽属国军,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及以东至外兴安岭一带。《辽史·兵卫志》: “斡朗改” 亦作 “嗢娘改”。刘师培 《左盦集》 卷5 《辽史部族表书后》 云: 均乌梁海之转音,《元秘史》 作兀良合。
在今山西应县西二十五里。《魏书· 序纪》: 东晋建兴元年 (313),拓跋猗卢 “登乒城西山,观望地势,乃更南百里,于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,晋人谓之小平城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