萆山
即抱犊山。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1获鹿县: “萆山,今名抱犊山。韩信伐赵,使轻骑二千人持赤帜,从间道萆山而望,遂呼为萆山。” 《金史· 地理志》: 获鹿县 “有萆山”。
即抱犊山。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1获鹿县: “萆山,今名抱犊山。韩信伐赵,使轻骑二千人持赤帜,从间道萆山而望,遂呼为萆山。” 《金史· 地理志》: 获鹿县 “有萆山”。
东魏改柏人县置,属南赵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,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尧山县。古县名。东魏改柏人县置,治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尧城。属南赵郡。隋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天宝元年
即哈剌温山。指今大兴安岭。即“哈剌温山”。
在今安徽当涂县东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当涂县 “薛镇” 条: “又东二十里为博望镇,道出溧水县。”(1)在安徽省当涂县东北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博望,人口4150。因临博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积石军置,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黄河南岸。辖境相当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尖扎、贵德、同仁,甘肃临夏、夏河等市县地。西夏迁治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(积石镇)。《元史
①亦作乌溪关。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荆溪县记:“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。”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。清乾隆《当涂县志》卷6《镇》:乌溪镇“在县东九十里”。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。面积4
即今湖南吉首市东南二十五里河溪镇。为沱江、高岩河二水会合之口。明属卢溪县,置河溪巡司。清属乾州厅。《清一统志·乾州厅》: 河溪巡司“嘉庆五年兼设都司驻此”。
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绛县西南,一说在今闻喜县东三十里东镇城南。文帝元年(前179) 封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。武帝时,封田蚡弟胜为周阳侯。元狩二年 (前121)废。西汉文帝元年(前179年),
唐置,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四十余里马坊头村。《元和志》卷2同州冯翊县:沙苑,“今以其处宜六畜,置沙苑监”。唐末废。宋乾德三年(965)复置。金废。唐、宋监名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南洛、渭之间。《元和郡县志》
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6长阳县: 株栗寨 “ 《县志》: 嘉庆二年教匪首领覃家耀等由剪刀山据株栗寨。又同治三年逆首田士珺倡乱,亦负嵎于此。后均为官军所破。案,株栗寨在县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般州山 “在房山县西南四十里,上有般州山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