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荔波县

荔波县

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置,属广西庆远府。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(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)。后改属河池州。清顺治十七年 (1660) 徙方村埲峨岭 (今荔波县西北方村)。雍正十年 (1732)改属贵州都匀府。乾隆三年 (1738) 迁治蒙石里 (今荔波县)。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。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据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11: 荔波县 “荔泉在城北土地关崖下,其味甘冽,甲于他水,荔波所由名也”。而据1992年贵州省民政厅编印 《贵州省政区地名手册》 称: 荔波为布依语,意为美丽的土坡。


在贵州省南部,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 2441 平方千米。人口16万。辖6镇、11乡(含6民族乡)。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。荔波,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“美丽的山坡”。宋广南西路宜州荔波峒。元置荔波州,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,后废。明洪武十七年(1384年)析思恩县置荔波县,治穹来里喇轸村(今时来旧县村),隶广西庆远府。正统十二年(1447年)改隶南丹州。成化十一年(1475年)复属庆远府。正德元年(1506年)改隶河池州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徙治方村峨岭(今县西北方村)。雍正十年(1732年)划入贵州都匀府。乾隆二年(1737年)徙县治于全享寨(今玉屏镇)。1914年隶黔中道,1920年直属贵州省。1949年隶独山专区,1952年隶都匀专区,1956年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1958年并入独山县,1961年以原地复置县。地处黔南山地东部。樟江流经中部,在五蒙附近纳方村河后南流入广西壮族自治区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玉米、小麦、大豆、辣椒、黄麻、红麻、油菜籽,并产香菇、木耳、蜂蜜、杜仲。有水泥、农机等厂。荔波凉席为传统名产。有煤、铁、锑等矿。黔桂铁路沟茂支线通茂兰,独荔、荔三、甲麻公路纵横县境。纪念地有邓恩铭故居,红七军一、二纵队会师旧址,黎明关是红军首次入黔关口。古迹有水浦石板墓群、瑶麓乡规碑等。茂兰喀斯特森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鼓源

    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八十里湘江支流土背河源头石鼓源。1928年阳明县治所一度设此。1931年阳明县改称阳明特区,设行署于此。

  • 小峨眉山

    即峨眉山。在今河南郏县西北三十五里。其形类蜀之峨眉山。宋苏轼谪汝时,欲为葬地,因取峨眉为名。《宋史·苏轼传·附苏过传》:“轼卒于常州。过葬轼汝州郏城小峨眉山。”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郏县西北。相传宋

  • 唐毛山

   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保安县: “唐毛山在县西北,近榆林之宁塞营。近代官军败贼于此。”

  • 三尖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沁水县:三尖山在“县东北三十里。三峰并峙”。②即今福建漳平市南三尖山。明嘉靖《漳平县志》卷2:三尖山“在县南三十里,崇峰耸峙,林木青翠”。③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

  • 黄台 (臺) 县

    东魏兴和元年 (539) 析阳翟县置,属阳翟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东。隋大业初废入颍川县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属许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
  • 临宗砦

    北宋崇宗三年 (1104) 置,属湟州。在今青海乐都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西吴

    旧湖州府的别称。即今浙江湖州市。明、清时浙江湖州府的别称。参见“三吴”。

  • 毗陵宫

    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 毗陵宫,“隋大业十二年,敕郡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匠,于郡东南起宫苑,周十二里,内为十六离宫,环以清流,荫以嘉木,拟于东都西苑,而奇丽过之。未及

  • 东胜中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分东胜卫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。次年废。

  • 小江隘

    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小江。清有把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