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山河
在今湖北英山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英山县: “西有英山河,湖广浠水之上源也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六安州》: 英山河 “源有二,东曰东矼,西曰西矼,皆南流至县西南二里合为一。其并流者有添楼河,俱北出分水岭,西南流入湖北罗田县界,为浠水上源。”
在今湖北英山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英山县: “西有英山河,湖广浠水之上源也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六安州》: 英山河 “源有二,东曰东矼,西曰西矼,皆南流至县西南二里合为一。其并流者有添楼河,俱北出分水岭,西南流入湖北罗田县界,为浠水上源。”
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南刁公楼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 “底桥镇”条下:“刁公楼镇在(南皮)县东南七十里。即晋刁协故里。”
在今浙江浦江县西五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5: 婺州浦江县 “有深袅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金华府浦江县: 深袅山 “重峦复嶂,峭拔千仞,溪流清澈,即浦阳江之源也”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,位于郑和群礁的西南角,鸿庥岛西。主要由上、下两个珊瑚礁组成,两礁相距约2.5海里。中国渔民向称南乙峙仔、沙仔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给予礁。1947年改名南薰礁。
在今贵州惠水县境。清张澍《黔中纪闻》:“八番者,大龙番、小龙番、卧龙番、洪番、程番、石番(《蛮谿合志》作金石番)、卢番、韦番也。五代时,楚王马殷遣八姓帅率邕管柳州兵讨两江谿洞至此,留军戍之,遂各分据其
在今山西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岚县:“天邨寨在县北三十五里。有城周二里,洪武九年调镇西卫官兵戍守。”清初废。
即今台湾省嘉义县。本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。清康熙间蒋毓英 《台湾府志》 卷1: 诸罗山社 “离府治一百二十里”。康熙四十三年 (1704)移诸罗县于此。乾隆五十一年 (1786) 改名嘉义县。
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南沙溪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沙溪庙“距城三十里”。
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 载: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,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,遭乃蛮伏兵截击。拜答剌为河名,“边只儿” 意为两河合流处,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
一作朴俗。在今西藏比如县东南普宗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清乾隆《西藏志·外番》、《卫藏通志》作三札。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南六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: 涵山 “为嘉 (兴)、湖 (州) 两府分界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