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壄” 又作 “埜”或 “野”。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。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 “秦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,一军守南野之界。” 即此。西汉属豫章郡。东汉始改“壄” 为 “野”,
又名郹氏。春秋时卫邑。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定公十三年 (前497),“齐侯、卫侯次于垂葭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又称郹氏。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西南。《左传》鲁定公十三年(前497年):“齐
即古大渥淀。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定府二》:大溵淀,“《通志》:大溵淀在新安县西北五里。周四十里, 即大渥淀”。清雍正四年(1726)疏渠泄水,营田数千顷,为膏腴之地。
明置,属宁夏左屯卫。在今宁夏贺兰县东北王澄村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1:王澄堡“有仓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2宁夏镇“潘阳堡”条下:王澄堡“在镇东北三十五里, 自堡而东北,又有张政、魏政二堡,俱属宁夏左屯
即今四川巴中市西南花丛镇。清于此置汛,设额外外委驻守。
即今天津市宁河县治。为盐场。《元史·食货二》:至元十九年(1282),“改立大都、芦台、越支、三叉沽盐使司一。二十五年,复立三汊沽、芦台、越支三盐使司”。清设盐场大使驻此。
在今江西乐平市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亦作撒敦司。在今四川新龙县北沙堆乡。一说在县北森达。清乾隆十年(1745)置上瞻对撒纳土千户。
在今安徽芜湖县北五十里,接芜湖市及当涂县界。原名万顷湖,三国吴开始屯垦,五代南唐筑成圩田。北宋嘉祐间重修,定名为万春圩。沈括撰有《万春圩图记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太平州:万春圩“在芜湖东二十五里。计田
在今河南郏县西四十六里太朴寨村。面积约6万平方米,文化层厚达5米。包括仰韶文化、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。出土大量陶器,有鼎、罐、纺轮。石器有斧、凿、镰等。1953年春出土春秋青铜器一百九十余件,其中有鼎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