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西河营,即今河北蔚县东北四十里西合营镇。清乾隆《宣化府志》卷10蔚州:东路有西合营。
北宋置,属宜州。在今广西河池市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2宜州: 宝积监 “自河池而西五十里, 坑户穴地深五十丈, 取矿入炉, 炼成银”。北宋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
隋大业十二年 (616) 升隆龛镇置,属资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隆龛山在县西三里。” 县以山名。唐属普州,先天元年 (712) 改为崇龛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十
①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三汊河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海州卫:三岔河在“城西七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三汊河“在海城县西六十里,辽河、浑河、太子河合流入海处”。②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北三岔河。明置三岔
清置,属陇州。即今陕西陇县西北火烧寨乡。
清乾隆十八年(1753)设,属蒙古科布多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。
在今江苏仪征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仪真县:“北山塘在县北濠外一里。其相接者为茆家山塘,北面依山,东西引流入濠, 旧时潜为水柜以遏敌。”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下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5:西陵桥“又名西林桥,又名西泠桥”。
唐置,在今山西榆社县南四十五里与武乡县接界处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潞州武乡县: “北有昂车关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天复元年 (901),朱全忠将“ (氏) 叔琮入天井关,进军昂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
亦作务禺山、附禺山。又名广阳山。在今河南内黄县南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汉水出鲋鱼之山,帝颛顼葬于阳,九嫔葬于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