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花
即今四川黑水县。芦花为藏语“落夸”的谐音,意为“倾斜”。1935年《川西边事辑览》附图有“芦花”。1952年置芦花行政委员会,1954年为黑水县驻地。
即今四川黑水县。芦花为藏语“落夸”的谐音,意为“倾斜”。1935年《川西边事辑览》附图有“芦花”。1952年置芦花行政委员会,1954年为黑水县驻地。
一名沙河。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十里,为北易水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涞水县: 遒阑河“发源乐平山,东流至定兴县界,合于拒马河。《志》云:旁有长堤,堤自北山引而南,以防涨溢之患”。
唐天祐中改文城县置,属慈州。治所在今山西吉县西北文城乡。五代唐复为文城县。古县名。唐天祐中避朱全忠父讳改文城县置,治今山西省吉县西北文城。属慈州。五代唐复改名为文城县。
在今安徽萧县东南。在此发现龙山文化遗址,称花家寺遗址。
又作九稚。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岸之朱盖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8“边斗”条:拘利国“一云九离”。
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,地处珠江出海咽喉。清康熙五十六年 (1717)建有炮台。鸦片战争前夕,清朝爱国官员林则徐、关天培在虎门两岸及海上岛屿修筑炮台,横江布下铁链,使之成为 “金锁铜关”。第一重门户为
又名雷江。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7来宾县:“在都泥北,来宾水东,故以为名。”
宋置,属严道县。在今四川天全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7雅州: 碉门砦 “最为要害,两山壁立,一水中贯,设禁门以限华夷”。《宋史· 孝宗记》: 南宋乾道六年 (1170),“雅州沙平蛮寇边,焚碉门砦”。
亦作杨港镇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杨巷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县丞曾移驻于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北部、北溪河两岸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巷,人口 5600。原名杨港,因姓得名。
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七十里演武乡。一说在县北。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太安元年(302),河间王颙遣督护博西征讨李特,“博次梓潼,……为特所破于阳沔”。即此。在今四川省梓潼县北。西晋永宁二年(302年)李
即今湖南岳阳市东北路口镇。旧属临湘。洪宪元年 (1916) 《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》:临湘县南有路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