芑阳
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南阳市南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庚,庚芑阳”,即此。西汉置棘阳县。郭沫若《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》谓芑阳为芑易,或即襄阳,在今湖北襄樊市。
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庚,庚芑阳”,即此。西汉置棘阳县。郭沫若《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》谓芑阳为芑昜,或即襄阳,在今湖北省襄樊市。
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南阳市南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庚,庚芑阳”,即此。西汉置棘阳县。郭沫若《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》谓芑阳为芑易,或即襄阳,在今湖北襄樊市。
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庚,庚芑阳”,即此。西汉置棘阳县。郭沫若《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》谓芑阳为芑昜,或即襄阳,在今湖北省襄樊市。
①金作曷懒水、明作合兰河。即今吉林延吉市南海兰河,为布尔哈通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海兰河 “在宁古塔城南四百十里。源有三,俱出西南五百余里无名山,东流入布尔哈图河”。②又作骇浪河。即今黑龙江
在今云南玉溪市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新兴州: 罗么山 “在州东北二十里。今名石崖山,下有白龙泉,流为罗么溪。溪凡九曲,入于大溪”。
在今四川雅安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77严道县:严道山“在县南五里。本名鹿角山。唐天宝六年,敕改为严道山”。
①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齐通郡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。北周改为安乐县。②隋仁寿元年 (601) 改广通县置,属嘉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大业三年 (607) 属眉山郡。唐武德元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信都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7封阳县: “在封水之阳,故名。”三国吴属临贺郡。南朝宋属临庆国。南齐复属临贺郡。隋属苍梧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属贺州,贞观元年 (
①唐置,属汝阴县。即今安徽太和县东北四十六里原墙镇。以百尺堰得名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于此置万寿县。②即今河北蠡县东北三十里大百尺镇。明弘治《保定郡志》卷5:“北仓在大百尺社。”嘉靖《蠡县志》卷2市
西晋建都洛阳,历四帝52年,除怀帝(司马炽)、愍帝(司马邺)死于平阳外,武帝(司马炎)、惠帝(司马衷)均崩于洛阳,加上追封的宣帝(司马懿)、景帝(司马师)、文帝(司马昭)共五帝,其陵均应在洛阳一带。但
在今四川巴塘县南苏哇龙乡。清雍正七年(1729)置下苏阿土百户。
南宋末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北九十里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废。
春秋燕都。在今河北雄县西北。《世本》: 燕“桓侯徙临易”。战国称易。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。春秋时曾为燕国都。《世本》:燕“桓侯徙临易”,即此。战国时又称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