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水
亦名孝水、下堡河。在今山西孝义市南。源于狐岐山,东南流入汾水。《水经·文水注》: 胜水“西出狐岐之山,东径六壁城南,……又东合阳泉水,……又东径中阳故城南,又东合文水。文水又东南,入于汾水也”。
亦名孝水、下堡河。在今山西孝义市南。源于狐岐山,东南流入汾水。《水经·文水注》: 胜水“西出狐岐之山,东径六壁城南,……又东合阳泉水,……又东径中阳故城南,又东合文水。文水又东南,入于汾水也”。
亦称东兴安岭。在今黑龙江省中部和北部。西北一东南走向,长达400公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黑龙江省:内兴安岭“正支又东北为嫩江源。又东南为库穆尔,为东兴安岭。西出一支为和罗尔,又西曰乌云和尔冬吉。正支
在今江西于都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雩都县: 雩山,“耆老相传云,昔有人于此山下祈雨,往往感应,故曰雩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雩山 “在雩都县北三十五里。高可摩霄,雩水出其下,为邑望山”
在今安徽长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庐州府合肥县: 洗马湾 “在府北。《志》 云: 肥水自合肥而北,有洗马湾、黄连门二河,合流而北,入寿州界”。
1940年苏中革命根据地由白蒲、丁堰、柴湾间通扬运河一线以西地区析置,治如皋城(今江苏如皋市)。1945年11月改名如皋县。旧县名。苏中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江苏省如皋县白蒲、丁堰、柴湾及运盐河以
明 “九边” 之一。明弘治十五年 (1502)置,为军事重镇。治所在固原州 (今宁夏固原县)。防区相当今宁夏南部和甘肃东南部。《明史·兵志三》: “固原州,隶以四卫,设总制府,总陕西三边军务。” 后废
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翁源县:白石岩“在县(治今翁城镇)东南七十里。石室高敞,可容千人,秉炬穷入,深逾数里,有泉下滴,味极香冽”。
西晋永嘉后侨置,属梁州。两郡同治于涪县(涪城,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)。合称为巴西、梓潼二郡。南朝宋属益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绵阳市、梓潼、安县二县及德阳、江油二市部分地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)遂一分为二:
即石室山。在今广东肇庆市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59端州高要县: 嵩台 “在高要县北五里。《南越志》 云: 高要有石室,自生风烟,南北二门状如人,巧意者以为神仙下都,因名为嵩台。山中有石燕。北海李邕有记
在今湖北荆沙市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其下谓之邴里洲,洲有高沙湖,湖东北有小水通江,名曰曾口。”
在今湖南祁东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祁阳县“白水市”条下:“又大营废驿,在县北五十里。岳武穆尝驻兵于此。今为大营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