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桥
亦作淝桥。在今安徽寿县北肥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三月,“上行视水寨,至淝桥,自取一名,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,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”。胡三省注: “淝桥,于淝水上为桥也。”
亦作淝桥。在今安徽寿县北肥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三月,“上行视水寨,至淝桥,自取一名,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,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”。胡三省注: “淝桥,于淝水上为桥也。”
即今内蒙古根河市北激流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“金河”条谓“尼约河”等“俱出西北兴安岭,西流入额尔古讷河”。
①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)改征平郡置,属东雍州,治所在临汾县(今山西新绛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闻喜、曲沃、新绛县地。北周属绛州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唐天宝元年(742)改环州置,治所在正平县(今广西环江毛南族
唐开元中置,属镇静军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白沙河上游木瓜坪。
即工堡。西藏地名。在今林芝、工布江达等县境。
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。唐李白有《游秋浦白笴陂》诗:“何处夜行好?月明白笴陂。”
①又名锦江。在今福建建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阳县: 锦溪 “ 一名交溪。其源有二: 一自崇安县之崇溪,合武夷水流入境; 一出县西毛虚漈山,交注于东山下,南流达于建溪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 引
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。清时松溪县丞驻此。即今福建省松溪县东北旧县。清松溪县丞驻此。
①在我国西北部地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路南州。治所在邑市城(今云南宜良县东北十二里北古城镇)。明弘治三年(1490)废入路南州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宜良县东北古城镇。属路南州。弘治
唐建,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呼延村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》: 崛寺“在府城西北四十里。唐贞元中建,有李克用父子题名刻石”。后改名多福寺。宋末毁于兵火。明洪武间重建。现存